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或许会使用疫苗来治疗癌症这一古老而棘手的疾病。2023年2月22日,莫德纳与默沙东宣布,其肿瘤新抗原mRNA疫苗mRNA-4157,与PD-1抗体联合辅助治疗高危黑色素瘤,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这是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mRNA肿瘤疫苗。
今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与德国公司BioNTech合作,一同测试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mRNA疫苗技术。这一项目的目标,是2030年前,在超过一万名英国患者中开展个性化的mRNA疗法试验,该项目最早将会于今年秋季开始。莫德纳和BioNTech,恰好是新冠疫情中因mRNA新冠疫苗而名声大噪的两家生物科技公司。
目前,全球有几十项临床试验与mRNA肿瘤疫苗有关。除了涉及黑色素瘤外,还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等,一些试验与其他肿瘤免疫类药物联合使用,而目前还没有一款获FDA正式批准。
“肿瘤疫苗终于取得进步。”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媒体写道。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孔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癌症免疫治疗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莫德纳的突破意味着可以加速这类疗法的临床研究和监管审批,也更加确证了mRNA肿瘤疫苗作为个性化癌症治疗工具的潜力。
多位受访对象指出,当更多资金进入之后,肿瘤疫苗有望成为继PD-1后,肿瘤治疗领域的又一明星赛道。不过,真正走向使用前,这种医学技术还有很多科学与产业方面的挑战。
做癌症疫苗,才是莫德纳的“老本行”
20世纪70年代,匈牙利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率先开展了早期mRNA研究,从那时到2020年12月14日美国首次批准使用mRNA疫苗,已过去40多年。
过去30多年以来,癌症疾病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被称为个性化疫苗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利用mRNA的魔力对付癌症,是一项持续已久的低调、坎坷的征程。新冠疫苗之前,包括莫德纳在内的多家公司主要的研发重心都是基于mRNA平台的癌症疫苗。
其核心原理非常简单:世界上最强大的药厂可能就在我们的体内。mRNA(信使核糖核酸)本质上是一种代码,类似于计算机的0和1,它告诉细胞要制造哪些蛋白质。有了经过设计的mRNA,从理论上讲,就能控制这一过程并创造出任何想要的蛋白质——比如免疫接种的抗体、逆转罕见疾病的酶,或修复受损心脏组织的生长因子。
孔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mRNA技术用于疾病治疗,其重要的尝试有两大方向:mRNA免疫疗法和蛋白替代疗法。前者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后者通过机体编码正常的目标蛋白恢复机体本身缺失或突变的某种蛋白功能。
相比之下,目前为止,mRNA疫苗的研发进展更快。孔娜解释,这主要是由于蛋白替代疗法需要的剂量比疫苗高了几个量级,这对于工业合成、成本控制都是很大挑战。这种大剂量之下,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副反应也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蛋白替代疗法需要静脉注射,对于递送系统的要求要远高于mRNA疫苗类产品。
2008年,从事免疫治疗研究的乌格·沙欣夫妇看到了mRNA巨大的潜力,在德国成立了一家新公司BioNTech,是英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缩写。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罗伯特·兰格、剑桥风险投资公司Flagship创始人努巴·阿费扬等人成立了莫德纳公司,这是一个结合了Modified(修饰)与RNA的新词。
转向新冠疫苗前,莫德纳已在癌症和传染病疫苗方面开展了十多年的研究。在人们的概念中,疫苗一般是用于传染病预防:通过生产和接种病原体的特征蛋白或处理过的病原体,让免疫系统提前认识和记忆它们,以达到预防效果。人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何会将疫苗应用于治疗?又为何是肿瘤?
有一些癌症,由致癌病毒所引起,比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这种癌症已有了预防性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