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年轻”的县级市会理何以探索发展新径?
作者 岳依桐 汤雁
发表于 2023年3月
远眺会理。摄影/李瑜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城市资源推介会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斩获金额高达50亿元的意向投资。这个四川省最“年轻”的县级市备受资本青睐。

虽然2021年才撤县设市,但地处川滇交界的会理已有2134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闪耀在四川最南端的一颗明珠。

这座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的城市,不仅生长着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的会理石榴,还有着四川铜矿储量最多、西南地区最大的铜业冶金生产基地,拥有“中国石榴之乡”“攀西聚宝盆”等美誉。

近年来,随着撤县设市、高速公路通车等重大战略机遇交织叠加,会理正充分发挥农業、矿业、文旅产业上的资源禀赋优势,以一往无前的“火红”态势,走向世界、奔向未来。

“中国石榴之乡”的发展底气

会理是中国八大石榴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会理石榴果大皮薄、粒大籽软、味甜汁多的内在品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大力推进石榴种植,如今已建成40万亩优质石榴产业带,全市46万民众有近10万人从事石榴种植相关工作。

2022年,会理石榴产量达74.87万吨,实现果农销售收入41.54亿元,拉动二、三产业产值20亿元以上。“火红”果实造就的甜蜜事业,为当地乡村振兴赋予坚定底气。正如会理市委书记陈方勇所言,因种植石榴,会理实现了“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的喜人变化。石榴也被当地人亲切称为“致富果”。

正值田管期,会理市彰冠镇大发村村民正忙着给果树整形、松土、浇水。该村种植石榴48686亩,2022年产量高达1.3亿斤,总销售额近4亿元。村民周定军一家去年石榴销售收入100万元,更有村民年销售收入近200万元。

对当地种植户而言,几乎不存在销路问题。会理石榴一般于8月初开园采摘。每到收获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抢着收购石榴,再将其售卖至世界各地。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