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述评
作者 刘颋
发表于 2023年3月

四年一次的评奖是对四年来文学创作的检阅和盘点。本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参评篇目二百八十三篇,数量较上届略有增加。都市、乡村,军旅、革命历史,青春成长、老年生活,重大主题、少数民族,科幻,传奇,等等,主题和题材丰富,对心灵世界的探秘与对叙事技艺的探索让本届参评作品有足够的亮点。

获奖的王松、艾伟、王凯、葛亮、索南才让,五位作家,四个代际,从50后到80后,比较形象地代表了当下中篇小说作者年龄分布。《红骆驼》致敬默默无闻核工业建设者,《过往》在细腻精巧的故事里呈现与过往和解宽恕的爱的力量和意义,《荒野步枪手》带来新鲜而独特的新时代军人面貌和精神气质,《飞发》以沪港理发流派的对抗交融交织出香港精神的新变与发展,《荒原上》展现草原青年积极、野性而元气淋漓的精神气质。五篇初选入围作品《八度屯》《寂静史》《骑白马者》《骨肉》《筑园》也颇有亮点,获奖及提名作品从年龄、题材、叙事风格的覆盖上,都比较好地反映出这几年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面貌。

重大题材书写举重若轻

当生活足够精彩的时候,小说阅读能够提供给人们的大约就是精神的驻留、心灵的回望了。正因为如此,无论什么主题、题材,唯有呈现出精神的底色或灵魂的温度的作品,才会赢得读者。国家建设中的重大主题或是城乡普通人群的命运沉浮,只有精准下沉到具体的人物形象上,才具有文学审美的价值和意义。本次参评作品中,重大主题作品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不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在《红骆驼》这篇小说里,王松收起了他为人熟悉的风趣流畅的市井传奇书写,代之以内敛节制的叙述腔调,将笔力深入到小说人物的情感褶皱里,捕捉人物的内心微澜,刻画出小说人物的隐忍深情、牵挂以及种种的不得已等复杂情绪,在复杂的情绪中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默默为我国核工业奉献和牺牲的无名英雄们,他们血肉之躯所具有的人之常情以及放下常情常理后的牺牲之壮大和沉重,唯其如此,他们一代一代人的奉献和牺牲才格外地动人。小说克制内敛的叙事与核工业建设者们无言的伟大气质吻合,作品中最强烈的情绪表达,不过是主人公放任自己的轮椅冲下斜坡,于小说表达和审美上无疑是高妙的。将笔触探进核工业工作者的生活、情感世界,成功刻画出沉默的奉献者的大爱和小情,是王松小说家的功力,也是文学处理重大题材、热点主题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1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一个时期以来,围绕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创作的作品不在少数。关键依然是,能否从主题、题材入手并最终落到人的塑造上?无论何种重大题材或热门主题,都只是千千万万的人正在过的日子、正在经历的生活,选择何种主题,其实只是选择了这种生活的人成为书写对象而已。李约热的《八度屯》中,有点手忙脚乱又热情诚恳地希望能帮助村民的“李作家”,面对扶贫对象的需求时的笨拙和真诚,恰是千千万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普通中国人的速写。他们没有金手指,只有一颗真诚的心和踏实的行动。刻画出热门主题下的鲜活个体,并赋予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神采,也是文学创作面对重大题材、热门主题所应该具有的举重若轻的能力。

文化传承和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从最后一个的叹惋到文化的重新定位出发,作家在这个主题下的努力和探索始终清晰可见。本届参评作品中,潘灵《太平有象》、沈念《长鼓王》、胡性能《马陵道》等作品,笔力集中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关于传统的故事多少都会有点地方传奇意味,小说人物在对传奇的探寻中,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它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影响逐一展现出来。《太平有象》将地方风习、生态理念融合进当地的传奇故事里,厚重的历史叙事穿插在小象喂养细节里,以偷猎者救助小象的成长叙事,生动描绘了云南山乡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人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地方文化传统中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在新时代演变为具有现代精神的生态文明,这是小说对传承与发展这个主题的贡献和突破。

此外,本届参评作品诸如肖克凡《妈妈不告诉我》、陶纯《七姑八姨》、季宇《最后的电波》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以大历史下小人物的坚持、奉献和牺牲,以面目、性格和命运各不相通的微茫个体,勾画出了道路和历史的必然,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主题或题材只是文学写作进入的一个入口,牵动人心的永远是在某种命运中生命的绽放、情感的流向。举重若轻,是阅读这些作品后的直观感受。重,当然是指题材、主题的重,于历史、文化,甚至是对于国家命运、社会变迁的重,是影响历史未来走向的重;轻,是小说叙事的轻盈,回到审美表达的流畅与纯粹。这种举重若轻的艺术趋向,可以说是小说叙事艺术在现实主义表达上的成功。

现实书写趋向平和

写什么已不再是今天小说创作的焦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作品显示出来的,是作家们对于怎么写的探索热情。全媒体时代,人们接触的日常生活足够精彩和丰富,小说叙事难以单纯靠故事的新奇感、新鲜感、传奇性博取关注,阅读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和方式往往成为一部作品获得独特辨识度的重要因素。书写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朝向理想的姿態回应现实,这是本届参评作品呈现出的一种创作趋向。

《荒野步枪手》聚焦新时代部队训练生活,作家王凯在朱日和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一同演习一同生活,足够多的细节丰满了小说对今天军营生活与训练的表现。一个性格鲜明的新时代军人,个性和技能同样突出,服从命令与个人脾气、艰苦荒野与现代科技,以及不经意间现代生活小习惯的铺展,生动刻写了新时代军人的气质。捕捉军营生活单调重复里不一样的细微变化,进而展现今天中国军人的精神和个性,尤其和平时期军营的紧张和力量,引而不发的常态下军人对胜利的渴望以及为了胜利的努力和付出,在诸如扎帐篷煮咖啡这样的小细节中得到非常生动的表现。

本文刊登于《南方文坛》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