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和文化是没有河岸的河流。精雅古韵文化是一种血脉承传,人间百味烟火也是一种薪火相传。葛亮长篇小说新著《燕食记》①以岭南百年历史为广袤背景,精彩讲述四代厨人师承,叙写行业修炼、处世修身之道,一行一世界,一业一菩提,再现时代风云流转、写透华夏饮馔文化背后的深刻的历史积淀与深沉的家国情怀,省思技艺薪传渗透出的中华优秀文化根性,而此根性又如何潜移默化地升华出中华民族各地的凝聚力。
一、堪破行业精髓秘籍
行业至尊,必有来头,必有看头。《燕食记》演绎厨艺传奇,讲述挑徒授徒的智勇,堪破道业秘籍,娓娓道来。虽非悬疑小说,但却有促人追看的魔力,好看耐读,让人爱不释卷。其实,葛亮早在《北鸢》《问米》等作已流露出悬疑端倪,善于设置悬念、穿插藏闪,直至最后才揭开谜底②。跌宕的小说叙事法使得《燕食记》深具可读性。
挖掘主人公背后故事,丝丝入扣,可歌可泣。谜之人生都是宝藏财富。全书开篇一句:“荣师傅出走了。”不啻是惊天一雷。香港中环同钦楼的三朝元老行政总厨荣贻生师傅要辞职,后来才得知实是其暗中接盘,只为坚守百年老店食味。再讲“我”与荣师傅结缘经历,始于祖父激赏荣师傅为厨师状元。接着一步步解密荣师傅的独特身世:“我”和五举山伯通过实地走访和查询历史资料,才得知其竟是陈炯明的族中堂弟陈赫明将军与般若庵堂月傅苦恋之缘的结晶。陈赫明在军阀混战中身亡后,月傅深觉大难来临,将婴儿阿响托付给患难与共的知己慧生,慧生辗转广州、佛山、湛江安铺多地,历尽艰辛将阿响抚养成人。全书经由食客传承转入大厨传承;经由荣师傅传奇人生,转向大厨四世薪传的曲折师传因由,由此织引各地著名茶楼食肆、事头老板之典故。作为香港的粤菜大厨,荣师傅的师承复杂非常,既有亲母与养母的庵堂素菜手艺根基,又有自幼随养母慧生帮佣,耳濡目染太史第向翝胤鐘鸣鼎食之家的美食烹制熏陶,更有执着向养父叶七及其师弟韩世江等师傅拜师学艺的深厚功底。
建构饮食小说以食凝人凝事的起承转合叙事法,凸显葛亮小说的谋篇布局能力更趋强大。全书先有引首,中有16章,“尾声无边”后还有后记“食啲乜”。章节名均为四字,如“一盅两件、般若素筵、太史春秋、风起河南、安铺有镇、香江钓雪、月落观塘、戴氏本帮、十八归行”等,均选取重要的时地人事作为串珠。全书上阕9章主讲师父荣贻生的守常薪传故事,下阕7章主讲弟子陈五举的求新求变故事。荣师傅精心选徒,用心调教五举,先学大案后学小案。得力弟子五举得师真传,却因妻叛师;又得戴家岳父和妻子厨艺真传,转入上海本帮菜,被荣师傅斥为不着四六,实是红案与白案汇通、粤菜与沪菜相融独创。后来五举又得弟媳露露拜师为徒,融入马来西亚的娘惹菜风格。转益多师是吾师,各种传奇师传意外勾连起粤菜、港菜、上海本帮菜、南洋菜、海外唐人街菜等各派美食,串联起各款新式美食做法。典型粤派美食有广式点心月饼、汤粥蛇羹,还有各地美食如江南沪派丝羹、鱼鲞烧味等。荣师傅大弟子谢醒因习厨用心不专被逐出师门而投身股市和楼市,但最终却是其苦心孤诣,幕后操持了一场厨艺大赛,使得荣师傅和五举师徒十年后得以重见,冰释前嫌,放下恩怨和解,粤港沪菜系真正合一传承,发扬光大。全书写得紧凑,悬念四起,节奏把控精准,主次人物的叙事如月照水,相映生辉。
堪破美食之所以美味的秘籍,为深沉的文化隐喻。打好莲蓉至关重要的是“熬”,莲子即便去了莲心、少了苦头,但还是一颗不服气的硬莲子,要熬,才能稔软没脾气。熬,不仅是熬食材、熬火候、熬时间,更是熬手艺。鸳鸯月饼,一半莲蓉黑芝麻,一半奶黄流心,如阴阳太极,荣师傅反复尝试失败,最终五举受凤行的豆腐蓑衣刀法启发,巧用豆腐间隔,成一绝品。慧生的“般若素筵”巧用各类素菜“仿荤”,在食材上用障眼法。顶级大厨多天赋异禀,五官必有一绝,对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有天生的敏锐感。好厨师的味蕾,必然关联独特的记忆。韩师傅能从蒸笼水汽升腾的声响判断火候。顶尖高手能辨析毫微之别,这也是大厨与食客彼此知味知音的关键。做莲蓉月饼,人都知甜为好,但不知道,至味却需盐,才能将甜往高处托上几分。就好像人,要经过对手将你挡一挡,斗一斗,斗出了意想不到的好来。
堪破行业成龙之道,恰如人生进取之境。大厨就像“非遗”传承艺人,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水滴石穿,铁杵成针。一款手打莲蓉月饼成就“得月阁、同钦楼”港式茶楼威风,也是广式月饼的前身;一道至味红烧肉成就“十八行”上海饭店的长久鼎盛。大厨年轻时哪个不是眉精眼企,醒目叻仔。年老后哪个不是活成哲人,得道成仙。坐得头把交椅者,哪个是按牌理的人。叶七让荣贻生拜于师弟韩师傅门下。作者不忍用“侏儒”两字形容韩,而是点到即止,为尊者讳,巧妙地写叶七给江仔找来树桩,并云:要比人高,要么永远站在树墩上别下来,要么就得在心里头高过所有的人。结果,韩师傅站树桩30多年,磨出了两只深深的脚印:“站在上头,我比人高;下来了,我高过人。”磨炼厨艺,就像学者们在书桌前坐成一棵树,手艺人与学问人灵魂相通。大厨状元诀窍,作家成龙关键,各行各业皆一通百通:成名成角无不历经百劫、苦练与机遇同在。
堪破写活人物之法,内里皆是人之常情。文学是人学。《燕食记》讲饮讲食意在讲人,讲透人心人性,点透哲理。全书雕刻人活灵活现,精彩得让人过目难忘。荣师傅小名为阿响,其实不响,寡言木讷,但味灵、眼尖、心明,记忆力好,不事张扬,踏实坚韧,稳扎稳打,专注专一,行事果决。五举深有主见,勇于创新,虽被骂是叛师,其实最敬师如父,忠贞朴实。七少爷向锡堃自幼丧母,性格乖张,才气逼人,恃才傲物,成为粤剧名家后,宋子游执意要拜师,后来得成大器。师徒二人惺惺相惜,情深义重,弟子对师父照顾有加。遗憾的是宋子游早亡,孤身一人的七少爷后来潦倒以终。食客司马是名作家却没有架子,性情中人,每写一部作品皆殚精竭虑。葛亮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深入人物内心,入情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