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故事、人物塑造与史诗气质
作者 王雪瑛
发表于 2023年3月

长篇小说的创作占据着当代文学现场的要津,长篇小说如何丰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融汇不同的叙事范式,完成小说叙事的新探索,关乎着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重要命题。孙甘露的最新长篇《千里江山图》是一部值得远观近赏的力作,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的重要文本。小说涉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家从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中,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以虚构的方式展开一段鲜为人知又惊心动魄的真实行动。“主题性小说”的精神内涵,“谍战文学”的硬核故事,回望历史的人物塑造,呈现了《千里江山图》多元的叙事美学。从先锋的文本实验到落地写实的主题创作,在开阔又繁盛的文学场域里,孙甘露展现了一个成熟作家让人惊艳的创新能力。小说从今年6月首发至今,不断出现的评论与探究,形成了广为关注的反射弧。

小说引领读者进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战略转移时,中央特派员“老开”来到上海,组成上海行动小组执行中央的特别任务:“千里江山图计划”,将中央有关领导从上海撤离,安全地转移到瑞金,转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小说开始就把秘密行动推到了难以挽救的悬崖峭壁上,“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疑问悬挂在读者的心里:传达任务的会议还没有召开,敌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图书馆的秘密会议刚开始,就被侦缉队包抄了会议室,一个接一个的险象环生,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出场,逃离、被捕、入狱、审讯后释放,敌人想将他们作为“诱饵”,钓到共产党的高层领导……原来敌在明处、我在暗处,此时却变成了我在明处、敌在暗处,卫达夫、易君年、凌汶、秦传安、田非、崔文泰、林石、董慧文等,每个人物都回溯自己参加会议的经过,多条情节线索复原“包抄”事件现场,读者被小说人物带着节奏,一起用心甄别内部的“叛徒”。回溯叙述颇具形式感的开头,增生复杂情节的设计,多而不乱的人物出场,体现出孙甘露谙熟现代小说技巧,具有超强结构能力,是先锋文学的形式创新,现实主义的写实能力形塑出《千里江山图》健壮又敏捷的身躯,坚冰深处春水生的气质。

在敌人监视下的上海小组如何切除体内的“毒瘤”,加快推进“千里江山图计划”?主人公陈千里一出场就置身于困难重重的旋涡中,故事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要识别究竟谁是内奸?一条是完成护送转移浩瀚同志的任务。他将如何施展身手,铲除内奸,带领上海小组使命必达?

从开头到结尾,小说始终保持着高密度的转折和冲突,而每一个转折和冲突不仅逻辑缜密,且具有扣人心弦的巨大张力,给读者带来了沉浸其中不想自拔的阅读体验,显示了孙甘露对谍战、历史等多种类型的小说叙述方式的驾驭与融合的能力。

这是一部“强情节”的小说,同时又做到了“强人物”。在小说紧张的情节发展中,塑造好人物群像实属不易。孙甘露在个体与群像、事件与历史、人性与时代的有机结合中塑造出有感染力的人物群像。他特别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构建,这样众多的人物就不会散失在读者的记忆之外,而是留存在读者的关注与分析之中。比如陈千里与中共地下党员叶桃的相恋关系,国民党特务总部副主任叶启年与叶桃的父女关系,陈千里与陈千元的兄弟关系,还有陈千里与叶启年在双方心灵中积怨很深的敌对关系,陈千里与易君年在现实博弈中渐渐揭开的敌对关系,叶启年与易君年的“师生”关系,易君年与凌汶的上下级关系,这些紧密相连又错综复杂的关系让陈千里成为更独特的“这一个”。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在小说中是陈千里的接头暗号。“千里江山图计划”是中共地下组织上海行动小组的任务代号,也是这部小说的麦格芬(MacGuffin),陈千里与“千里江山图计划”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人物与核心情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强关联”。小说以此命名有着沟通历史的深邃,以及恢宏绵延的壮美意境。

陈千里从苏联伯力训练学校归国,目的地临时改为上海。那天教官将正在冬泳的陈千里从冰水中叫上岸,到宿舍里深谈话别。“在冰水里冬泳”这看似平常的闲笔描述,却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和伏笔。

陈千里和易君年在上海第一次接头,易君年出场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掩护身份是字画铺老板,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长期打入中共地下组织的敌特“西施”。

易君年是叶启年豢养的王牌特工,他在广州时的化名为卢忠德。他杀害了地下党广州地区负责人龙冬,顶替了本该由龙冬使用的姓名“易君年”,潜伏进上海地下党组织。他找到了龙冬在上海的妻子凌汶,利用上級身份帮助她接上组织关系,以继续为党工作来取得她的信任,还企图替代龙冬在凌汶心中的位置。他对凌汶有明显的好感,但为了获取老肖的绝密情报,他孤注一掷将凌汶残忍地杀害了。

本文刊登于《南方文坛》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