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畅谈未来

體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
杨扬
我国冬奥首金获得者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将冰雪运动带给大众,让体育更贴近老百姓,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北京冬残奥会让人们看到体育推动了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意识的进步。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体育会从原来的竞技属性拓展到社会属性方面,比如产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挥教育功能,陪伴青少年成长。还有就是增进国际交往,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破除隔阂,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体育可以作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很好的工具。
竞技和赛事要精益求精
姚明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向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一是要在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上实现竞技成绩突破,二是要培育具有国际或区域重大影响力的原生品牌赛事。
巩固冰雪运动成果
任子威
短道速滑冬奥冠军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更高,无论在普及层面,还是后备人才培养层面,亦或是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方面,通过调研我都有了一些思考,希望分享出来,为进一步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作出贡献。
退役运动员可以进校园
张雨霏
奥运会游泳冠军
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及科研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数据、经验、方法和成果,将这些优质资源通过学校体育、学校教育更好地向广大青少年和大众转化和普及,形成青少年体育科学指导的完备体系,必将成为体教融合发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
张虹
国际奥委会委员
要通过承办国际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