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 跨越更难的“录取分数线”
作者 刘硕阳
发表于 2023年3月
田径大赛达标成绩不断提高,表明田径各项目水平不断提升。图为杜普兰蒂斯今年初以6米22的成绩第6次刷新男子撑杆跳高世界纪录。

3月19日上午,中国男子马拉松选手何杰有些踉跄地以2小时07分30秒的成绩冲过2023无锡马拉松终点线,不仅打破了尘封将近1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还完成了另一项更难的成就:达到了2024巴黎奥运会的成绩标准。

2小时08分16秒,这是名将任龙云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赛上创造的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2小时08分10秒,这是2024巴黎奥运会男子马拉松的入围成绩标准,比中国的全国纪录还要快出6秒。这也意味着中国选手只有打破此前的全国纪录,才可能接近巴黎奥运会的男子马拉松项目,甚至一举达标,正如何杰和杨绍辉在无锡马拉松做到的那样。

在田径项目中,世锦赛、奥运会的成绩标准相当于这些大赛的“录取分数线”,达到了成绩标准是踏上世界赛场的第一步。近年来,这道面向全世界田径运动员的“录取线”越来越高,不仅马拉松,49个世锦赛项目、48个奥运会项目的达标门槛都在水涨船高,其中不少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目前中国田径选手的能力边界。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已经不足500天,中国田径若要延续过往在世界大赛中的辉煌与荣耀,首先需要越过这条更难的“录取线”。

“史上最难”不断刷新

2022年12月20日,巴黎奥运会田径项目的入围成绩标准一出炉,很快就被贴上了“史上最难”的标签。与上届东京奥运会相比,绝大部分项目的门槛都有了大幅提升。以最引人关注的男子100米项目为例,达标成绩直接从东京奥运会的10秒05提升至巴黎奥运会的10秒整。换言之,若想顺利达标巴黎奥运会,就必须打开10秒大关。

其他项目的达标难度丝毫不亚于男子100米:男子200米的成绩从20秒24跃升至20秒16,女子400米栏的标杆从55秒40提高到54秒85,女子铅球也从18米50抬高30厘米,达到18米80。所有项目中,最“夸张”的当属马拉松,男女组别的标准均比上届提高了3分钟左右,女子标枪、男子跳高等与东京奥运会标准持平的项目,如今已属于凤毛麟角。

从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开始,世界田联(当时名为国际田联)取消了以往大赛中使用的“A标+B标”,统一为入围成绩标准。自此之后,世锦赛、奥运会的达标成绩就一直走在了不断变难的路上。“史上最难”的标签远非巴黎奥运会一届赛事独占,在此之前,2020东京奥运会、2022俄勒冈世锦赛以及即将举行的2023布达佩斯世锦赛,都曾被冠以同样的“称号”。

回溯至里约奥运会,当时,男子100米跑出10秒16的选手便可顺利入围。田径达标成绩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与近年来各项目水平的普遍提升相伴而行,世界田联制定每个项目的达标成绩,通常要參照前一年选手的表现。

仍以男子100米为例,根据巴黎奥运会田径项目资格获取系统的原则,共将有56名选手获得这个项目的“入场券”,其中50%(即28个参赛席位)分配给成绩达标的运动员,另外50%将按世界排名分配。2022年全年,全世界共有35名运动员跑入了10秒大关,包括10秒整,考虑到其中不少运动员来自美国和牙买加,一个国家(地区)奥委会在一个项目中最多只能派出3名运动员,10秒00的达标成绩显得合乎情理。

2016里约奥运会以来田径世界大赛成绩标准

注:绿色数字为标准较上一届大赛提升,红色为降低,黑色为不变。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