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从焦点问题看施政动向
作者 常妍 翟羽佳
发表于 2023年3月

【关键词】全国两会 经济社会 焦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D609 【文献标识码】A

万里山河起宏图,东方风起满目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长期笼罩人们心头的疫情基本结束之际,春天里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

今年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开局之年,施政有何新动向?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今年全国两会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首次会议,备受瞩目。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方案内容丰富,含金量高,涉及13项内容,包括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数据局,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等。

按照以往惯例,机构改革每五年进行一次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八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今年是第九次。与2018年的机构改革相比,本轮机构改革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纵向推进,统筹中央和地方,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难点问题,通过在治理体系上进行完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运转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是本轮机构改革的一大亮点。此次组建将原属于科技部的一些具体管理职责和下属单位,分别划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人社部等。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更加聚焦主责主业,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透露,党中央将新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其办事机构职责将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科技创新新格局的组织保障,凸显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对于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此前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为深化机构改革确立了总体思路。

本轮机构改革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有专家认为,到十八大之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了,此后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更注重的是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十九大开始,我国全面启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际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这个伟大历史使命的一个篇章。

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调整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仍为26个。与此同时,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在今年两会上完成换届交替,政坛新阵容亮相。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定位,依据实践特征和动态变化对具体机构和制度等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不同层次的制度相互支撑、彼此嵌入,形成一个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事业接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稳定的、高远的战略目标指向,即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今年是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国内经济回归常态化的第一年,从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各项经济目标和工作重心将首次反映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值得重点关注。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不仅回顾了2022年的政府工作,更系统性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五年时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82万亿元增长至121万亿元,年均增长5.2%。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