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点
作者 王小广
发表于 2023年3月

【关键词】城鄉循环 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畅通城乡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畅通城乡循环的重要路径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打通城乡循环堵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重要路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在于,通过畅通城乡循环,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核心内涵包括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生态融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首先,要素融合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和动力。城乡要素主要包括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城乡要素融合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自由流动。城乡要素的流动并非单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是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经济循环的内在要求。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城乡要素流动的渠道更加广阔,通过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协调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均衡配置,有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其次,产业融合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循环的关键所在,其要义是为了保障城乡经济健康发展,对城乡产业实施统筹规划,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融合会弱化产业边界,从而形成一系列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而显著提升融合后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就是全面提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产业互动水平,建立一体化的城乡产业分工体系,不仅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在城乡之间分工协作发展,还包括农村中的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但城乡产业融合不等于城乡产业同构化,而是分工协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共生、均衡的一体发展机制。

再次,生态融合是加快城乡融合的重要基础。城乡生态融合是指以城乡作为整体,以环境可持续承载力为目标,最大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效益。实现城乡生态融合需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协同发力。其一,需要科学地制定城乡生态一体化规划,在整体上保证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实现城乡之间的生态互补。其二,需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环境成本由城乡互摊,实现双赢的局面。其三,还应增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加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生态保护投入,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

最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城乡融合能力的重要条件。实现城乡循环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一体化。“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作为城乡之间的连接纽带,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的持续增长,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产业的联动十分依赖道路建设状况。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提高一部分原因便是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当前畅通城乡循环仍面临不少堵点

一是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机制不畅。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