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当地时间3月24日去世,享年94岁。
作为一名科学家,戈登·摩尔提出了影响半导体行业50年的“摩尔定律”,带领经芯片晶体管数量从几千个到十几亿的跨越。他又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如他的追求所言,探寻科学精神在商业世界的落地。
于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从肖克利实验室“叛逃”到仙童半导体,再到创办英特尔,带领英特尔从存储芯片巨头到开启PC时代的传奇。
一条小小的摩尔定律,成就了英特尔成为市值千亿的公司,驱动着半导体行业发展。
摩尔定律本质上给半导体行业玩家划定了一条生死线。如果企业不能在18个月的周期内完成一次性能完美升级,将会被行业竞争对手淘汰。
市场的充分竞争,受益的永远是用户。单位面积芯片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芯片的计算速度才会越来越快,叠加在芯片上的功能日益丰富,电脑也从只能进行简单运算、并且需要一整个屋子的占地面积,进化到如今能掌上办公/娱乐等等的计算平台。
但更重要的是,在摩尔定律的带动下,存储芯片在内的半导体价格每年以30%的幅度下降。戈登·摩尔所开启的半导体平价化时代,裹挟着信息时代和当代经济,滚滚向前。
《摩尔神话:硅谷数字革命先驱的传奇人生》一书中这么写道:人类的技术史上,硅晶体制造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与蒸汽铁路、汽车、飞机比肩。如今的人从没惊叹于半导体史无前例的增长节奏,因为他们对于这种增长早已司空见惯。戈登·摩尔已逝,半导体所驱动的信息世界永不落幕。他的宝贵遗产,“摩尔定律”的光辉闪烁了五十年,至今,光芒依旧。

数度叛逃,“淘气孩子的奇迹”
对于获得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又手握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戈登摩尔来说,他的追求是,所学能够不止停留在象牙塔,还要发挥出知识相应的价值。
但这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落地路线并不清晰。戈登·摩尔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去处是,在约翰斯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观察的方向是“红外线吸收形状”。
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他,彼时收入颇丰。戈登·摩尔将精密计算的习惯也用在了职业生涯思考上:发表一篇论文,一个单词能帮他创造5美元的收入,这让他生活无忧,却十分彷徨。
两个疑问在心中浮现:“谁会读这些文章?政府和公众如何从这些文章中获得相应价值?”于是几年后,戈登·摩尔在收到集成电电路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邀请后,很快加入了他的半导体实验室。
天才科学家一直是投资机构热捧的对象,但当实验室技术想要落地到商业世界,创业者往往需要补充产品思维、销售能力等等——这并不是擅长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所擅长的。
肖克利尽管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实验室在持续了多年依旧没有合适的产品推出,管理风格又过于暴躁,于是折戟在泥泞的商业世界中。
将技术与商业思维结合,是戈登·摩尔在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最大的收获,并且贯穿在他日后的创业生涯中。在这间实验室,他的另一项意外之喜是,遇到了日后共同创办英特尔的合作伙伴罗伯特·诺伊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