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香港的隐形巨人,全球最会搞钱的工厂老板
作者 王洪臣
发表于 2023年4月

1985年的香港,世界船王包玉刚,正凭着世界第一商场“海港城”大收租金;七年前入主中华煤气的李兆基,持有股权的市值翻了几倍;并购了和记黄埔的李嘉诚又把香港电灯公司纳入囊中……

大佬们的事业越来越大,方向却很统一:不是地产,就是金融。一个叫钟志平的年轻人,却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创科实业”,然后一头扎进了看上去已是大冷门的制造业。

隐形巨头

2019年3月,创科实业入选恒生指数50。

恒生指数50代表了港股中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家上市公司。虽然公众对创科实业知之甚少,但在业内,它却是大名鼎鼎的隐形冠军。

专营电动工具、配件、手动工具、户外园艺工具及地板护理产品的创科实业,旗下拥有13个全球知名品牌。

2018年,A股大热门公司、亿纬锂能的董事长刘金成非常兴奋——公司终于成了创科实业的供应商,并且是大陆企业中第一家。

让刘金城直呼“行业奇迹”的原因,既在于创科实业的规模体量,也在于它的行业地位。

2023年3月1日,创科实业公布了2022年的业绩。受困于疫情因素,公司录得股东应占溢利10.77亿美元,同比下降2%,期内营收为132.54亿美元,同比增长0.4%。但是,创科的毛利率仍实现了第14年连续增长,从2021年的38.8%增加到了39.3%。这还让创科实业创造了一项纪录:在全球营收超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中,创科是唯一一家连续超十年,毛利率呈每半年度持续上升的公司。堪称全球最会赚钱的制造业公司。

从2011年至2021年,创科实业的营收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13.65%,其归母净利润CAGR更达到21.97%。

制造业利润薄、盈利慢、很多时候要受周期影响,这是常识。创科实业能反常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产品线扎实的龙头地位。

公司旗下拥有电钻百年品牌Milwaukee,其产品的价格区间为89-209美元,竞争对手DEWALT品牌的电钻,最贵只有159美元。

这50美元的差距,意味着创科的Milwaukee,就是最高端电钻的代表。靠这样的底气,创科的产品在各领域抓走了最高的附加值,享受超行业的毛利率。

创科的老板钟志平,反反复复强调的“专注工作,不断创新,做到最好,迎接未来”,因此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公司内部人人信、乐意听的箴言。

如今,创科实业已成长为市值1500亿港元的香港制造业标杆,全球员工人数5.2万人,电动工具市占率超过16%,排名全球第一。

今天的中国位列世界经济第一阵营,许多行业、企业做到世界第一,并不稀奇。

但创科的第一,却是在香港干出来的。

在香港,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全港GDP不到1%,已经很多年了。人们提到香港,只会想起它贸易起家、地产发家、金融大家的身份。很多人印象里,香港制造业至多也就是平平无奇。钟志平是怎么做到的?

人弃我取

1985年春天,33岁的贸易公司老板钟志平做了个决定:做代工。钟志平不是土生香港人,16岁那年,他从澳门到香港捞生活,进过电视台,应聘过空少,参加过艺人培训班,最后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找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

这份工作月薪280元,但大家口中的“钟仔”却不太满意。身为澳门人,他用博彩中的赛狗,来类比自己对职业目标的追求。赛狗比赛中,一组狗追逐一个沿着跑道奔驰的机械诱饵(电兔),其中关键,在于控制赛狗和电兔之间的距离。所以钟志平的理论是:

“狗为什么会跑?因为电兔一直离得很近,好像可以抓到。让你一直向着很近的目标前进,一直到终点。”

在薪水280元港币时,钟志平就把目标设定在500元,涨到500元时,他又把目标修改成1000元……凭着这种信念,他专注于工作,不断学习充电,补充各种管理知识。每天三餐,不是街边炒河粉,就是一份煲仔饭。

1978年,他成了月薪1500元的经理,大家对他的称呼,也从“钟仔”,变成了“钟生”、“钟经理”。

但没有学历的钟志平,很难升到更高的职位,指引他的下一个目标,似乎只剩下创业一条路了。

本文刊登于《世纪人物》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