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迷宫消失在彼岸
作者 黄海兮
发表于 2023年4月

城市化的扩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异化的人。他们的自我性来自现代人复杂的心理和精神,但时常表现出巨大自洽感,这种矛盾情绪,又时常是无所适从的无力感。这反映在他们愿意勇敢介入和代入当下生活。他们与日常紧张和对抗的关系,不同于现代主义的消极,却有着类似于孤独和消解的意味。

所以,他们表达欲望的时候,对单一的物象的探究,我称之为“伪生活”,它借助隐喻,介入物和事件的流变,表达它潜在的可能性,自己内省的力量。他们的写作以日常可能发生的事件展开,不信任地将自己的处境以行为、声音、图像的方式暗示和隐喻,将异化的自己形同变形的世界,寻找自己合理的相处方式。他们常常将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不及物地组合在一起,通过幻觉和呓语的方式,找寻归宿。那些在内心疯长的,为赋新词的,高蹈的,烧至灰烬的静物,也可能升華至涅槃重生。

在他们看来,人和人一样的困顿是类似的,这个假设的真相是存在的,因为人越来越渺小的自尊,构成这个世界的小我都在舞台的边缘,开始了负重的表演,构造时代落在他们身上的灰尘。此时和彼时,像卡夫卡式的城堡,迷途及往返,孤独和恐惧,开始意味的可能,却是寓言的结束,梦想的结束,故事的结束。

本文刊登于《美文》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