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望文生义的“城固原公杂烩”
作者 张同武
发表于 2023年4月

说来惭愧,30多年前自己曾经在汉中的城固县驻留半年之久,自诩知道城固的许多事,特别是城固的特色美味,比如面皮、菜豆腐、胡豆焖饭等。但对于城固的一道大菜,而今已进入陕西非遗目录的“城固原公杂烩”却一度不大清楚。想了想,大概是当年驻留城固的时候很少吃“大餐”,净跟“面皮菜豆腐”较劲了。之后虽多次去城固,但不知为啥就是没接触过这道美味,大概恰巧吃饭的地方都不大会做这道名菜吧!一直到去年,陪同几位外地朋友去汉中,竟然在汉中市吃到了这道菜,当时主人极力推荐、倍加推崇,一众朋友吃得也是不亦乐乎、赞不绝口。自己当时很纳闷,这道菜是怎么冒出来的?是近年才有的么?于是,问询加查询,知道了它的基本与究竟——

“城固原公杂烩”,城固是县名,原公是镇名,杂烩是菜型,也就是说,这道菜是城固县原公镇一带的人们,用“杂烩”的形式创制的一道美味。

说实话,对于“杂烩”一词,应该是听得太多了,这个把荤素干稀混合一处的烹饪办法,是中国菜肴中惯常见到的,或者说非常常见的。虽然各地的各种“杂烩”内容可能略有区别,而且一般都很美味可口下饭,但不知怎么的,总觉得是上不了席面的民间“凑合”式的菜肴。也就是说,一般的“杂烩”,都是基于剩余食材或生活清苦时的一种无奈之举,虽然能烹出美妙滋味,但总觉得不上档次,一般也不会用来待客。有了这样的先入之见,对于“城固原公杂烩”这样的菜肴,第一反应就是一道“大烩菜”而已,而如果是“大烩菜”,怎么可能作为压桌的主菜出场呢?这个想法是在没有看到真身时的主观臆断。

想起当时的情景,出于礼貌,任谁也不会多说什么,热情的主人极力推荐的任何菜肴,都应该表现出喜爱与期待来,这是起码的做人做客之道。所以,当听到主人说今天咱们的主菜是“城固原公杂烩”时,相信一众客人在心里都是这么个想法。但是,当这一大“钵”菜端上桌时,大家都不淡定了,啊,这怎么是“杂烩”呢?

先看看卖相,那是雅致的各种食材的排列、鲜亮的五颜六色的组合哦!与一般的“杂烩”不同,这道“杂烩”一出场,全然没有“汉子”气,反倒是江南秀女般的温婉了。之所以这么夸奖,首先是那个“钵”,之所以称之为“钵”,实在是觉得那盛菜的容器的精致,叫盆、碗、锅等似乎都埋没了它。那是一个有足底的鼎状容器,青花瓷一般的外表,顶上还有装饰的耳朵一般,单这容器,就不像那种大口吃肉的粗放。

本文刊登于《美文》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