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做到准时起床的

“雄鸡一唱天下白”,由于公鸡对光十分敏感和其特殊习性,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通常是随着鸡鸣声起床、劳作,所以公鸡就成了“生物闹钟”。
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大家已经烂熟于心,关于公鸡报晓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大公鸡的“叫醒功能”经过几千年的检验,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不过,这一“神器”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漏洞:人为的光线和声音刺激也会诱发公鸡打鸣。战乱时期,公鸡常被声音和火光惊扰,半夜鸣叫,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作为战争将至的凶兆。
鉴于公鸡报时的不可控性太强,所以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专门负责报时的工作。
周朝设置了一个专管报时的官职,就叫“鸡人”。他们一方面要负责掌管鸡牲的祭祀,另一方面“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都要在夜漏未尽、鸡鸣时分报时告警,督促百官及时起床。
鸡人报时的方式非常独特:最初是直接模仿鸡叫,西汉汝南地区还专门培养一种“长鸣鸡卫士”为宫廷报时;东汉时,报时方式改为唱歌,每到五更,鸡人就开始连声长喊,放声歌唱,配上钟鼓伴奏,婉转悠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今日文摘》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