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粽子,甜党赢还是咸党赢?

一直到宣统年间,清宫一直是甜粽党的天下。
这当然是因为咸粽子是南方产物,只有住在江南的袁枚(清代诗人、文学家),才吃過火腿粽子。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写道:“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用大箸叶裏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但袁枚写做饭,总是容易夸张,个个菜都像《红楼梦》里的茄鲞(书中写得最为详实的一道菜),要是粽子要烧“一日一夜”早就烧化了。我有一日热粽子,多热了几分钟,已经软趴趴的,进了太多水蒸气,无甚况味。
宫里的粽子是糖粽子,用江米或者白米来制作,式样和外面的也差不多,但需求量很大。每年刚刚过完年,就要做好规划,需要做多少粽子,需用多少米和粽叶,都要提前上报,之后到内务府造办处领取。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今日文摘》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