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66元换1元的“傻子”?
作者 金筱
发表于 2023年4月

如果有人用1元钱跟你换66元,你会愿意吗?先别急着否认,因为也许你会哭着喊着也要完成这笔交易。

1美元拍卖游戏

1917年,经济学教授马丁·舒比克在课堂上玩了一个著名的拍卖游戏——1美元拍卖游戏,学生们可以用任意最高价格竞拍到老师的1美元。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用1美分的代价拿到这张1美元的钞票,让老师吃个大亏。可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最后老师用1美元换来了一位学生的66美元!而且这个结果并不是个例,在听说了舒比克这个拍卖游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经济学老师纷纷在他们的课堂上玩起了这套把戏,结果最后的赢家无一不是老师,差别只在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疯狂程度,他们分别愿意以20美元到66美元不等的代价来换1美元。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名校学生都学成书呆子了,连钱的多少都分不清吗?不,事实上,这可能是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陷阱。因为这场拍卖的规则很特殊,除了常规的价高者得外,还有一条不同寻常的规则:拍卖结束时,报价第二高的人得不到拍品,但必须支付他最后一次出价的金钱。

我们可以想象到拍卖的过程:当第一个学生出价1美分时,自然地,所有想要占便宜的学生会一点点地将竞价往上抬。期间,也许有人醒悟退出了拍卖,但总有一个人不会退出,那就是出价第二高的人,因为一旦他退出了,不仅得不到任何东西还要平白多付出一笔钱。

本文刊登于《今日文摘》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