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OODA决策环?
OODA决策环由美国空军约翰·博伊德上校提出,分为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四个环节,是对美军影响最大的作战理论之一,被称为军事战略规划的“40秒博伊德”方式。OODA决策环在指挥与决策控制活动中发展起来,最早应用于空军飞行搏击中克敌制胜,其主旨是让参战人员在观察、调整、决策、行动后返回第一步进行再观察、再调整、再决策,不停地重复循环,形成一个作战闭环。该思想一经提出便得到西方军事界的广泛认可,至今仍被应用于军事作战领域。由于OODA决策环的循环性、嵌套性及强时效性,被视为一个动态的作战理论系统,近年来逐渐应用在武警各种作战领域,对武警反恐作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反恐作战中,武警官兵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身作战能力,抑制恐怖分子对人民群众的伤害,要最快地观察了解对方情况,从而掌握重要的情报信息,然后根据作战时间、地点、人员数量和战场态势科学决策、定下决心,最后根据决策和决心指挥行动。

OODA决策环在武警反恐作战中的运用
在武警反恐作战中,快速精準把握关键步骤、理清行动思路尤为重要。OODA决策环恰好可以完整描述处置应急事件的“观察—调整—决策—行动”循环过程,对反恐行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针对武警反恐作战的不同环节以及战场态势,OODA决策环四个阶段比重随时发生相应的变化,武警指挥员应及时调整对不同作战环节的重视程度,以便能尽快掌握作战中复杂多变的情况。
Observe(观察)阶段实际上是获取情报的过程,情报更及时、更完整,调整、决策和行动就会更准确、更迅速。恐怖活动发生前,如果没有情报而盲目地展开行动,不但无法遏制恐怖活动的发生,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会加重恐怖活动造成的伤害,所以此时的观察应为广义的观察和预防。发生恐怖活动后,为了保证作战进程更顺畅,武警现场指挥员应在有效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借助公安“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和大数据平台获取诸如社会面治安情况、对手情况、民情社情、天候地形、电磁环境和舆论情况等,充分了解恐怖分子是谁,他的能力状况如何,对人民构成的威胁大不大,我方有谁可以支援,如何配合协同作战等,从而为反恐作战提供突破口。该阶段用于收集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各种相关信息,为下一步的分析和判断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以2022年8月3日江西省安福县案件为例:1名歹徒持械至安福县城某幼儿园行凶伤人,杀3人伤6人后潜逃。此时,我方需要观察的具体内容有:对方情况,案犯刘某辉,48岁,身高175cm左右,安福本地人,脾气非常暴躁,2017年曾因打架斗殴获刑,对当地民情、地形和居民情况非常熟悉,身上有作案工具,有继续作案的可能;我方情况,武警安福中队可出动兵力29人,当地群众对案犯伤害幼儿的事情非常愤慨,愿意协助参战官兵抓捕罪犯;任务环境,安福县属江西吉安市,境内有7个镇12个乡,丘陵地和低山较多,大小河流纵横,公路水路交通比较发达,总体上地形比较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