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内容概要
1952年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某部3排排长孟大关率部向美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3排伤亡很大。战士们不顾伤亡依然猛烈冲击,最终夺取敌人阵地,但3排此时只剩下10人。
战斗结束后,孟大关奉命到师长处接受新任务。这次任务是去寻找我军侦察排,他们正在执行的任务是在敌后侦察和消灭敌炮兵观察哨,并伺机消灭敌重炮营。由孟大关的同乡杜川率领的侦察排,此时已经与后方失联3天。为了救护伤员,师长还从医院抽调女军医李青加入小分队,又从警卫分队抽调兵员加强小分队。师长还提到这次后方开上来不少炮兵,可以痛快地让美国人尝尝厉害了。
孟大关率领小分队潜入敌后,很快就发现侦察排大部分人已经阵亡。正当他们准备继续寻找时,却意外碰上侦察排剩余人员袭击美军运输车队。于是,他们合力将美军车队击溃,美军在仓皇逃走时丢下车辆。两支队伍会合后,杜川拒绝撤回己方阵地,坚持一定要打掉对我军威胁最大的美军重炮营。在用电台向上级请示时,孟大关突遭美军炮火袭击而牺牲,电台也被炸毁。在与上级失联的情况下,3排以徐明德为首的剩余人员同意杜川的意见,准备突袭美军炮兵阵地。
此时,美军重炮营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由于持续猛烈开火导致炮管使用寿命到期,运送备用炮管的运输车队偏偏又被志愿军小分队打瘫在路上。于是,美军只得派出不擅长近距离作战的炮兵营人员趁着下雨企图抢回路上的车辆及其载运的物资。这一下,就和也来美军运输车上寻找物资补给的志愿军小分队撞了个正着。志愿军早来一会儿,已经搬走不少物资,并将这帮美国炮兵打了个稀里哗啦。双方都撤回去后,美国人的处境更糟了,陷入补给通道被切断的境地。而志愿军小分队则获得包括2门迫击炮在内的大量弹药和物资补充。
美军兵力使用十分紧张,并且想保持相对平静的战场态势,在不能派出增援部队的情况下只好将陆战队最出色的狙击小队——“秃鹫小队”派来支援。而在此前早已因为在1km外,一枪击杀坐在以50迈速度行进汽车上的美军上校而威名远扬的杜川,则是美军狙击小队指挥官伊斯班少校急于消灭的目标。结果,杜川率队在迫击炮火力支援下猛攻美军炮兵阵地快要成功时,遭到“秃鹫小队”的突袭,部队伤亡惨重,包括徐明德和愣娃在内的很多人牺牲在“秃鹫小队”的枪下。不得已,杜川只好率队退回原来隐蔽的废弃村子里。

随后,“秃鹫小队”攻入村子,企图将志愿军小分队一网打尽。此时,为了向上级报告敌炮兵营的位置,杜川等人意图从“秃鹫小队”那里夺取电台。就这样,双方展开一场几乎是一对一伤亡的残酷搏斗。最后,战场上我方只剩下腿部被击伤的李青、杜川和枪法同样出众的外号“娃娃”的战士,对面则是最强的美军狙击手——伊斯班少校。杜川以“我可以是你的第三枪”的精神,以生命为代价为“娃娃”争取到击毙伊斯班的机会。“娃娃”完成击杀后,与李青一起向上级报告了敌炮兵营位置,由我军炮兵对其实施毁灭性轰击,完成杜川等人誓死也要完成的任务!
相对平衡的火力和差距悬殊的“对狙”
从影片的时间背景来看,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轻武器方面大体上已经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尤其是志愿军随着整体逐步换装苏式轻武器,使得原来的“万国牌”装备状态得到极大改观。虽说这时志愿军换装的都是苏军二战时期的制式装备,多少已经呈现出一种稍微落后于时代的特征,但与同样以二战时期轻武器为主力的美军相比,则基本上达到整体性能方面的平衡,只是这种平衡并非全面性的平衡。
中美两军在轻武器整体性能方面的平衡,是以不同的火力配系来体现的,也就是说两军对于火力输出的搭配方式有不同的理解和实现途径。
先来看美军方面。美军步兵连装备的枪械除了大名鼎鼎的M1911A1手枪外,主要是以伽兰德M1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和BAR自动步枪为主的单兵枪械,以及包括M1919A4重机枪、M2大口径重机枪、60mm迫击炮、火箭筒和無后坐力炮在内的班组武器。在不考虑配备到步兵连的班组武器的情况下,美军实际上是以半自动步枪和作轻机枪使用的BAR构成步兵班的火力基干和步兵连火力的基础,其优势在于中远距离上的火力密度更大,主要是其半自动步枪的射速远高于志愿军的栓动步枪。其M1卡宾枪主要配备给营、连级以下各级指挥官、军士和后勤人员使用,以提供一种火力强于手枪但便携性强于步枪和冲锋枪的自卫武器。这样的武器配备,再加上美军连级编制内的班组武器,其火力打击能力相当强。作为美军地面部队存在的海军陆战队也是这样,只是在步兵班的人数和战斗编成方面与陆军有一定差别,装备体系则是一样的。



美军步兵分队的这一火力配备体系也不是没有缺点,主要是近距离上特别是单兵火力的密度不高。这里强调的单兵火力,是指那种可以一个人端着冲锋的枪械,如冲锋枪和步枪。美军步兵分队近距离火力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连以下几乎不配备冲锋枪。
《浴血无名川》影片中,与我军交战的除“秃鹫小队”外都是美军的炮兵、坦克兵和后勤人员,其武器配备与美军的步兵分队完全不同。影片中的美军“秃鹫小队”是一水儿的加装光学瞄准镜的M1D狙击步枪,其余美军主要使用2种枪械,即M3盖德冲锋枪和M1卡宾枪。这种火力配系一改美军步兵分队近距离火力密度低的状态,反而形成一种近距离内火力密度超过影片中志愿军小分队的优势地位。只是这些一再强调自己是“炮兵”而不是“步兵”的美军炮手们,实在是不善于近距离内的火力“血拼”,因此被骁勇善战的志愿军侦察兵和步兵打得落花流水。

再来看志愿军步兵分队的火力配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