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张申府 万法唯实 三流合一
“万法唯实”是本文对张申府哲学精神的概括。在中国佛教宗派中,华严宗讲“一切”,唯识宗论“万法”,皆属于宇宙和人生中普遍事物和现象的总称。张申府讲过“我所思兮,一切皆实”,① 鼓吹“实的哲学”,王中江评价其哲学为“唯实世界观”,② 可见“实”乃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实学”乃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唯实宗:张申府对罗素哲学的理论定位
张申府被认为是“中国罗素研究第一人”,自称“可能是全中国唯一了解罗素的人”,连罗素都称赞在中国有一位张申府比自己更了解罗素哲学,并且为罗素的著作编制了一份难以想象的完整书目。张申府直接策划了罗素的访华活动,除了十余种译文外,他还撰写了《自由人的崇拜》《罗素论原子新说》《罗素自叙思想的发展》《申府与罗素》《罗素的演绎论》《关于罗素》《罗素论西洋文明》《罗曼·罗兰与罗素》《罗素的新书》《祝罗素七十》《海登教授论罗素的科学观》《罗素———现代生存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等介绍罗素哲学思想的论文。
首先,张申府将罗素作为西方哲学流派中“唯实宗”的杰出代表。西洋哲学流派众多,张申府独具只眼,判之以“唯实”“唯心”二宗分垒对峙。他解释道,所谓的“唯”,当“崇”或“钟”字来理解,表达“特重”的涵义,①以此阐扬和强调“唯实”“唯心”二家哲学的方法、态度、动机和精神。唯实宗,假定实有,以实为主,是客观的;唯心宗,假定心有,以心为主,是主观的。他指出:“实宗之精神,实英学最有而特出之精神。凡历来所谓唯名论、经验论、感觉论、实证论、现象论(如马克斯威尔、马赫者),以及自然主义、实验主义,举与实在论的客观法属此同一精神。本书所陈之现代哲学家,罗素,显属如此意谓之唯实宗。所谓在他指导之下的‘新实在论’派自也有然。”②张申府高度颂扬罗素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人物,“不但把英国本国最大最好的哲学传统都得到了,更以他伟大创辟的造诣把过去英国一切哲家都已超过而上之,而且更已不止一次地开发了伟大的世界上的哲学新潮流,而且还在开发着”。③
其次,张申府认为“实”是罗素哲学的宗要和纲领。他表彰了罗素哲学的实在论立场,认为“唯实宗”最能“代表西洋历来最好的传统”,能够兼顾哲学与科学两个方面,既能辨析精微、不加成见,又能客观切实、实践科学方法,故而是20世纪初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诚然,罗素哲学是不断发展变迁的,但百变不离其宗,而且越变越近其宗。那么,罗素哲学的“宗”是什么呢?“宗就是实,就是如实,就是切实。”④张申府在对事、理、事实三个概念进行区分的时候就曾说:“罗素在他的《数理哲学引论》里有一句最深切著明的话,便是说:只有一个世界,即‘实’世界。”⑤他特意强调这段话是理解罗素精神的必须,若有遗漏必生是非。张申府认为罗素思想里的“实”,总体而言就是Realism,體现了“对于实在的壮健率直之感”,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一切,从而贯彻了张申府所主张的纯客观法的精神。
最后,“实”是理解和认识罗素哲学的关键所在。在罗素70岁寿辰时(1942),张申府写了一篇《祝罗素七十》。他指出凡是一种新哲学,总是有一种新方法,“罗素对于哲学最伟大创辟的成就贡献,造时代而且千古不磨的成就贡献,也就在他的新方法”。⑥ 张申府列举了罗素“富有充实的逻辑力”的哲学方法,如逻辑解析、以构代推、摹状论、类型论等,强调“罗素尝自称他生来是一个经验论者。这就对了。这实是罗素哲学最大特点之一,要了解罗素与罗素哲学是必须懂得这个的”。⑦ 这种“实”不仅仅反映了罗素的哲学方法,而且体现了罗素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风范,即“健实的实在之感”(robustsenseofreality)。张申府主张通由这种“实在感”去认识罗素、研究罗素,从而热爱罗素。为什么张申府最喜欢罗素呢?因为罗素“是最能表现实者”。张申府认为:“现在讲逻辑解析方法或使用逻辑解析方法的哲学家已经很多了,但罗素这位大师依然有他的特色,那就是他的始终保持不忘而且越来越发加甚的‘健实的实在之感’:实实在在要脚踏实地,不背具体实际事实,切实,如实,平实。重视罗素、研究罗素的人特别要注意这一点。”⑧
王中江就此认为:“(张申府)所说的‘实’、‘实在’首先并主要是来源于罗素的哲学,其次才是唯物论。这使得探讨张氏的实在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考察他如何接受罗素的‘实在’观念。”⑨一方面,张申府从唯物论的角度肯定罗素哲学的价值,认为“辩证唯物论虽尚非罗素所晓,但他本大有唯物倾向”;①另一方面,他又认识到罗素哲学的局限性,批评罗素的最大缺点之一是“没大了解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论”,②主张把罗素思想推进到辩证唯物论的新阶段。本文同意美国学者舒衡哲的看法,张申府在现代哲学史上并非是罗素哲学的膜拜者,而“始终是一个批判性的罗素专家”的角色出现的。张申府对“实”的推崇备至,是他自身的思想建构与罗素哲学相得益彰的结果,同时基于对罗素哲学局限性的认识,他提出了会通中西马、实现“三流合一”的创造性主张。
二、三流合一:张申府对中西马的思想会通
从张申府的学思经历看,恰巧经历了中西马三个阶段。早期是中学阶段,他幼时在村塾里学习《诗经》《礼记》以及四书等传统典籍;其次是西学阶段,他于1908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与梁漱溟、汤用彤等同学,开始学习英文,接触西学思想,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后,偶然读到罗素的《我们的外界知识》,就此产生浓厚的哲学兴趣,正式从事哲学研究;再后是马克思主义阶段,1916年后张申府受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关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深入研读马列经典,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小组,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正是在对中西马的哲学传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张申府提出了自己最具创造力的哲学主张。1932年10月,张申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我的理想:我愿意,百提(即罗素),伊里奇(即列宁),仲尼,三流合一。”③在1942—1943年的《家常话》中,他写道:“我始终相信,孔子、列宁、罗素是可合而一之的。我也始终希望,合孔子、列宁、罗素而一之。”④1948年,他在纪念孔子诞辰的文章中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孔子,罗素,列宁,合而一之。”⑤所谓的“三流合一”既是孔子、列宁、罗素的合三为一,又是价值、辩证、解析的合三为一。张申府认识到“三流合一”是中国哲学发展的趋势,更立“三流合一”为新世界的学统,试图为世界哲学的发展指明道路。方克立指出如何处理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或知识体系是“五四”之后事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和走向的关键问题,而张申府是第一个主张将中西马辩证综合、融通和会的思想家,方先生评价认为“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三流合一’的思想是张申府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最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