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于酒而饮
作者 贡华南
发表于 2023年4月

关键词陈白沙 酒 醉 混于酒

在明代,饮酒被视作“日用之需”。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思想家对酒的态度格外宽容与肯定。朝廷推行海禁政策,不再开眼看外在世界,而是转向内在世界。相应地,通过饮酒开拓内在世界,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陈白沙为学主张先静坐以自得,然后以典籍博之,再就人伦日用随处体认,以此涵养自得之心,最终归于“自然”。此即其所谓“立本贵自然”,①“此学以自然为宗者也。”②“自然”与智力机巧、人为谋划相对,后者乃陈白沙所说的“安排”。“本于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③ “道是安排绝。”④ 在陈白沙看来,“安排”出于人意,乾坤之妙用在“安排”之外。“不安排”“绝安排”则归于自然,回归乾坤。“自然”首先指不假人力,包括人的谋划、主张。其次,“自然”不仅仅指个人修行而达至的心灵境界,也关乎此境界所熏染而化的周遭世界。陈白沙诗云:“天命流行,真机活泼。水到渠成,鸢飞鱼跃。得山莫杖,临济莫渴。万化自然,太虚何说?”⑤在此境中,万化自然、人伦日用皆备。对人来说,“自然”还包括自然的生活:以博大胸怀容纳万物,并以真情、真性接人待物。

对于在人世之中生存的人来说,达到这个境界并非易事。个体精神觉解的提升不易,人在与天地万物及人群的具体交往行动中证成觉解更困难重重。精神觉解的提升需要静坐、养护此心,也需要将“理”落实到“心”。陈白沙寻求使“此心与此理凑泊吻合处”,⑥对此投入极大精力。与人群的交接关乎我与人群之间差异、边界的流动转换。具体说,就是突破个体身心的限制,突破自我的边界,最终融入天地万物之中,成就天人一体。陈白沙频繁饮酒、醉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饮酒让人心氤氲不已,与天地万物持久地感应,由此实现“心”与“理”的凑泊吻合。

一、生前只对一樽酒

“生前只对一樽酒”①是陈白沙对自己一生的简短总结。“只对一樽酒”并不是说陈白沙不面对人,不面对天地万物。事实上,陈白沙对富有生机的万物兴趣盎然,青山白云、江风朝霞让其迷恋不已,高堂友朋、陌旅渔樵也让他不能割舍。不过,陈白沙与天地人物交接更愿意通过酒展开。带着酒意对世界,世界与自己都会呈现出新光彩。酒意笼罩下的花月更美,人情更醇,酒意笼罩下的世间的隔阂快速被弭平,成见、是非更快被超越,界限容易被融化,这也保障着我与人之间能够自由交往。他的人生是酒意熏染的人生,他的世界是酒意熏染过的世界。关注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自己感受出发思考世界人生,这是陈白沙思想的首要特质。可以理解,陈白沙的思想世界何以少有河图洛书、无极太极、五行八卦等宏大语词,也与汉宋学者高扬的道器理气、形上形下等抽象概念迥异。在陈白沙观念中,心为道舍,道通万物,心亦通万物。他自言:“栽花终恨少,饮酒不留余。”②“吟诗终日少,饮酒一生多。”③ 他的世界里有酒有花,有诗书画、有江山鱼鸟,有风月,有逝水,有百物,有少长朋俦,有君臣夫妇。他的思想世界贴近他的生活世界,所谓“四时万物无非教……溪上梅花月一痕,乾坤到此见天根。谁道南枝独开早,一枝自有一乾坤。”④这个世界鸢飞鱼跃,有活泼生机。其开显离不开饮酒,为其自得却不神秘,自然而不离人伦日用。

真正的思想不在著作里,而在活泼泼的生命中。陈白沙倾尽精神栽花、饮酒、看山、观物,并以诗记述。他活泼泼的生命就在其诗里,诗即其“心法”。⑤ 如我们所知,诗本于人性,每个人生之朴、和都可发而为诗。“受朴于天,弗凿以人;禀和于生,弗淫以习。故七情之发,发而为诗,虽匹夫匹妇,胸中自有全经。……会而通之,一真自如。故能枢机造化,开阖万象,不离乎人伦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机。若是者,可以辅相皇极,可以左右六经,而教无穷。”⑥“人”指人为,“习”指习惯、习俗。破除人刻意为之,拒绝因循故习,人才能回归天朴、和生。在对待“诗”的态度上,陈白沙贯彻了他的“自然”理念。他说:“诗之发,率情为之。”⑦“诗之工,诗之衰也。……率吾情盎然出之,无适不可。”⑧ 理想的诗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诗出于其他目的或其他意图之安排,刻意雕饰媚俗,这都有悖天和。“莫笑狂夫无著述,等闲拈弄尽吾诗。”⑨率情为诗,其生命就在诗中,有无著述并不重要。

饮酒的作用,就在于破除刻意安排与因循故习,使人回归诗意。如我们所知,醉酒而狂以破壞、否定为其基本特征,包括对世界人物的攻击。陈白沙酒后或高歌,或醉卧,其旨趣指向认同、欣赏天地人物。他有不少诗都抒发着眷爱人物生命观念。如:“美人遗我酒,小酌三杯烈。半酣发浩歌,声光真朗彻。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⑩其高足湛若水解曰:“若夫望月、饮酒、放歌,乐由此生,则先生之乐在于生,是以生而灭灭。……乐生者,日用动静与时偕行,何有于灭?”瑏瑡乐生则只会欣赏天地人物之生机,而不会破坏万物生机,更不会毁灭其生机(“灭灭”)。陈白沙所谓“生”不限于动植物之生命,还包括养育动植物的各种要素,比如山川风水等。“一痕春水一条烟,化化生生各自然。”瑏瑢在他眼中,春水、青烟都在变易生化之中,都有其自然生机。“酒”亦是天地间一物,陈白沙对酒也有独特领悟:“路旁酒价知天道”。瑏瑣酒由五谷酿造,酒之成由五谷生长、收成决定,由此可由酒价知天道,这个说法一方面表达陈白沙的爱酒之意,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陈白沙对特定物———酒的深入思考。与动植山川风水一样,酒也通天道。

陈氏热爱天地间所遇之物,他更乐于醉入期间。“酩酊高歌掩旧书,青山日月笑居诸。一番春雨无分付,枉种桃花三两株。”①“旧书”泛指书册典籍。在书册典籍与现实世界之间,陈白沙更关注现实生活与现实世界。醉酒高歌,欣赏青山白云、春雨桃花。物与人一般,生机盎然。人有自我,而自限自小,则天机反不如普通物。在《木犀枝上小雀》一诗中,陈白沙写道:“翠裙白领眼中无,飞上木犀还一呼。乾坤未可轻微物,自在天机我不如。”②“天机”乃天然的生机活力,乃自然而然之机。人的天机常为俗见私意所羁绊、损害,破除俗见、私意才能重见天机。饮酒无疑是人重见天机之重要机缘:“昔者东篱饮,百?醉如泥。那知此日花,复与此酒谐。一曲尽一杯,酩酊花间迷。赤脚步明月,酒尽吾当回。”③ 木犀(桂花)后菊花十日开,比菊花冷淡。其香入人更深,使五脏和平而无乖戾。我对木犀而饮,可配东篱之醉,可复自在之机:赤脚步明月,行藏安于所遇,尽情复朴矣。

二、酒杯中我自忘机

酒的重要功能是陶冶情操,所谓“宜以酒陶情。”④ 饮酒何以能够陶冶情操?这与酒的性味相关,也涉及饮酒对人的意味。酒的性味甘辛、大热,饮酒可让人情绪高涨,进而化解忧愁烦恼,更能让人遗忘世情,超越世人难以摆脱的俗见,比如功利意识、狭隘的成见等。“使来遗一尊,百金不愿易。”⑤在陈白沙看来,饮酒使人超越声利,它所开启的是世俗之外、价值自足的生活方式。“高人谢名利,良马罢羁鞅。……但忧村酒少,不充儂量广。醉即拍手歌,东西卧林莽。”⑥“高人”之“高”就在于他能够辞拒名利,如马之脱羁鞅。凭借自己的力量自给自足,而不以耕种为羞。减少自己的欲望,安于村居,以酒怡情,醉则歌笑草野之间。陈白沙安居草野,饮酒为乐,这与陶渊明有几分神似。

本文刊登于《人文杂志》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