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沥金出新篇
作者 杨健康 曹 阳
发表于 2023年4月

陈寅恪先生说过:“史学是具体的,是实在的,但必贯之以空虚;思想是抽象的,是空虚的,但必凭据于事实。”通俗来讲,就是论从史出,一分材料一分货,十分材料十分货。陈谷嘉教授《张栻传》通过甄别历史资料与严格的学术考证,用“探河穷源,剥蕉至心”之功,层层释证,以“张栻生平传略”“张栻本体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张栻认识论思想体系的特色”“张栻的人性哲学”“张栻的圣德王功之学”“张栻的道德学说及道德规范系统”“岳麓书院的创建与张栻的教育思想”“张栻与湖湘文化”“张栻与湖湘学派”“张栻湖湘学与朱熹闽学”层次叠进的十章篇幅及三篇附录,梳理复原了传主的生平志事,仿佛一颗明珠从理学的浩瀚典籍中、从近世学者多已忘却的历史中,重新被采撷出来,借以彰显我民族文化之深厚、学术思想之博大。

陈教授秉承侯外庐先生治思想史的方略,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记中,陈教授开篇就对张栻的生平以及生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况进行了介绍,指出他虽然出身宰相之家,长大后承父荫任官,但其生活的时期正是金国女真氏族贵族对南宋发起战争的时代,金国动兵所到南宋辖管之处如篦梳头、残破不堪。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爱护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成为他“匡扶社稷”的经世志向并践履在实际中。此外,陈教授在传记中就张栻之学阐发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理论,举凡一种文化的变革都是以哲学变革为先导,楚文化之所以裂变为有地方特色的湖湘文化,在于南宋时期确立了以胡宏、张栻为代表的哲学体系,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灼见。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