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怀古
说到常山,人们马上会想起三国时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白衣铠甲躍马横刀的常胜将军赵子龙。那年出差石家庄,剩有半日闲暇,查知附近的正定即是古时候的常山,我和两位同事匆匆就便去了正定的赵云庙拜谒了心目中的英雄。遥想那一身是胆勇冠三军的英雄气,那百万军中冲杀自如,抱得阿斗出来为刘备蜀汉政权留下一丝皇家血脉的壮举,不由得令人称奇,景仰在心。但庙是半新不旧的,塑像还有些油漆的味道,好在陈列的武器倒有些古老的,玻璃柜里也还有旧的碑文,多少弥补了些遗憾。前年去保定,再次专程去了正定,游观隆兴寺,见到了那尊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观看了梁思成叹赏再三并写进《中国建筑史》的摩尼殿。而今,读颜真卿《祭侄文稿》,回看唐朝天宝十五载正月发生在常山的那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不禁扼腕叹息、啮齿痛恨!常山,不再仅仅是有着神一般的赵子龙、微笑的菩萨,还因为忠节的颜杲卿而光辉熠熠!
唐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拥兵十八万余的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乱军所向无敌,攻占东都洛阳,进逼潼关,直指京都长安。就在唐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常山太守颜杲卿和时为平原太守的堂弟颜真卿取得联系,互为犄角切断了安史乱军的补给线,夺取了土门关,号召了河北十七郡复归于朝廷,有力牵制了安禄山西进长安的步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