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我们讨论的爱情观是恰当的吗?
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关于爱情的流行见解,在我看来是非常成问题的。这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就是,你要爱自己。“千万不要丧失自己的主体性”,“在任何关系当中你要保持一个独立的自我,不要迷失自我、丧失自我”……原则上,这些都是对的。但问题在于,永远保护着自己,盘算好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得失,不做或者少做奉献,才算是真正的爱自己吗?不幸的是,当今的流行文化鼓励我们这样做:既要对爱情满怀期待,同时还提醒你要小心谨慎,教给你各种心理防御措施。这套话术中,要么认为爱情是一个幻觉、一个神话;要么说爱情就是简单的,无非是利益共同体、利益权衡的计算;或者说爱情就是荷尔蒙;再或者是把它工具化为谋取金钱利益、社会地位或者性的工具。这样一来,爱情的神圣性就被消解了。你是无法得到那种所谓的“向往的爱情”的,于是又会有人跳出来说“人不应该相信爱情”……当下人们关于爱情的普遍焦虑大致由此而来。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许多爱情技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比如说有一种是教你如何在爱情中保持主动权,其实就是在教你如何欲擒故纵。你如果发一个短信给他,要是一天不回的话,你必须要等3天甚至与5天之后再发。你不能主动,要让对方变得积极主动,这样你就可以进退自如、泰然自若。如果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你就成功了。然后还有一种大家经常纠结的说法是,“你要找一个爱你的人而不是你爱的人”。找我爱的人我就非常被动,我可能要去追求他,非常累,我可不想这么累。所以还是找爱我的人吧,起码我是舒适的、安全的。还有,你是要主动表白还是等着诱导别人,让人家表白。因为表白是一个有风险的举措,意味着你可能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自己的防线,你是不设防的,陷入一种脆弱的(vulnerable)的局面,这会让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所以在爱情当中,许多人把安全感、确定性放在第一位。但是大家想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安全感吗?所以我觉得如此诸般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现在有一个趋势,想驯服爱欲。
爱欲(eros)本身是强健的、有生命力的,然而我们却想着要去驯服它,把它变成温顺的、听我们支配的、听我们使唤的宠物。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期《奇葩说》的辩论题目:“如果你的爱人不喜欢你的宠物,你是放弃宠物还是放弃爱人”。大部分人选择放弃爱人,因为爱人不如宠物那么温顺。问题是,这样一种小心翼翼精于计算的自我保护方式,可能不是你自己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它不是一个让你安定、稳定和自信的来源,反而成为一种自我怨恨、纠结、抑郁的来源。在我看来,现在爱情的衰落,大家对“爱情不存在了”的感叹,或者在爱情当中的挫伤,跟我们试图驯服爱情的趋势是有关系的。驯服爱情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爱情和爱人变成我们完全可以掌控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支配的,让我舒服的、适宜的这样一个存在。这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你的驯服,无论采取什么高超的技巧——博弈论的技巧、PUA的技巧,最后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一种永不停息的动态斗争当中,因为一个真正的他者是不太可能被驯化的。第二,即便是你驯服成功了,这也意味着你失去了爱情中最精彩的部分。爱情是一场奇遇,让你打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你自己的生活发生重要的变化,有的时候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让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找人还是要找门当户对的。为什么呢?门当户对的人,你们的早期成长是一样的,教养是相似的,所以三观也相近,品味偏好也一样,喜欢的东西也差不多,这样就是两个人完全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