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今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中国人总是喜欢将年龄与一个人成家立业的人生时刻表相对应。随着2021年新年钟声的敲响,第一批95后已经过了25岁,第一批00后也刚满法定婚龄,人们眼中的这些“小孩子”,早已不复青涩。
被统称为“Z世代”的他们,生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校园的青涩恋情是80后对爱情最浪漫的回忆;中学暗恋的校花、校草和高年级学长让90后第一次尝到心动的滋味;而对早熟的95后、00后来说,小学就向异性表白都不算什么稀奇事。
什么是爱情?对95后来说,“直教人生死相许”早已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唯一答案。他们可能会说:“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失恋是真难受,但下一个更乖!”
怎么认识的不重要,有趣和好看总要占一样
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还是忠于人品?人类爱情发生的过程像个谜,谁也解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切羁绊的开始,都需要一次或偶然,或浪漫,或平平无奇的相识。
对95后来说,缔结爱情关系的途径不是相亲,更不是面试,两人认识的方式和场合不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在校园、街头、酒吧或者逛漫展、打游戏组CP,抑或在交友软件左滑右滑,刷到一个看着顺眼的人,都可能碰撞出爱的火花。
和80后、90后不同,通过探探、陌陌、soul等交友软件结识异性,在95后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现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这种方式,相当于换了一个平台聊天。只不过这个聊天的准入机制设置是颜值。”1997年出生的晓冉说。
晓冉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在郊区的大学城。尽管大学城聚集了大量年轻人,但线下认识的途径和机会并不多。除了那些热衷于社交的校园风云人物,大多数人还是每天重复着教室、图书馆、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交友软件真的能帮助我们,我周围就有通过这些交友软件认识,最终走到一起的人。”晓冉说。
去年毕业、刚刚开始工作的晓冉偶尔也会用交友软件找人聊天。不过,她用的交友软件是根据双方之间的距离推送的,她经常在上班的时候刷到同事。心知肚明的两人虽然有些尴尬,但都假装不知道这回事。
2000年出生的婷婷还在读大三,她也喜欢用交友软件认识异性。“不仅是我,我周围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在用。”婷婷说。但据她观察,不少女生用这些软件的目的只是想找一个长得还不错、带出去有面子的异性玩伴一起疯、一起玩儿。
“不排除很多人用交友软件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但我不介意通过这个方式找女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