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诗歌的出口

南北朝吴均有一首《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小诗,是诗人将山中所见美景“描绘”成了四幅小画,山际的烟,竹中的落日,檐上的飞鸟,窗里的云,这些静景,本来就美,诗人妙笔在动,动静结合,使得画面给人一种美感的想象空间。
末句“云从窗里出”意趣盎然。云是不可能“窗里出”的,只是通过一扇窗看云悠然天边,诗人展开绮丽的想象,感觉云从窗口穿来穿去。
这份想象,确实美。
住深山时,有一面窗,写作累时,我便起身来到窗前,看窗外山叠山,山头随处云。看云时,心境上也飘着云,舒展自如。
也想象屋里书页间生出一朵云,逗留少许,穿窗而出。他日再看窗外,总觉得窗外有一朵云,是我放牧的。
文字的魅力有一部分是来自想象。台湾作家蔡珠儿写樱花初开,竟然形容它如“嘴”。这样的想象本叫人惊讶,随后联想更是字字见功。
她写樱花初开是先吐露出一两粒乳牙似的幼蕾——我曾为这幼蕾去好生观察一番,却难有蔡珠儿笔下那么美妙的想象,她说,那幼蕾“呢喃含糊咬着轻淡的绯色”。这十一个字,想象绮丽,又曼妙得无边无际,让人防不胜防。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