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官家”

宋人习惯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称皇帝为“官家”,不管是皇帝身边的宫女、内侍,还是臣僚,抑或是坊间的平民百姓,当他们说起赵家天子时,通常都是用“官家”指称,而不是叫“皇上”“万岁”,当然皇帝本人也接受、认同“官家”的称谓,这跟宋朝之前、之后的称呼习惯都不一样。为什么宋代会形成以“官家”来称呼皇帝的语言习惯呢?
早在汉代,已出现“官家”一词,不过它的含义是指公家、朝廷,怎么到了宋代就变成了皇帝的代称了呢?宋朝的皇帝也很困惑。
据宋人笔记,宋太宗曾问龙图阁直学士杜镐:“今人皆呼朕为官家,其义未谕,何谓也?”杜镐是宋初的饱学之士,以博闻强记闻名,人称“杜万卷”,他说:“臣闻‘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考诸古谊,深合于此。”太宗对这个答案很是满意。宋真宗也询问过词臣李仲容:“何故谓天子为官家?”李仲容回答说:“臣尝记蒋济《万机论》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也,故曰官家。”
显然,李仲容与杜镐对“官家”含义的解释是差不多的,都认为来自“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典故。不过,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着讹误的,很可能是宋人在记述、传抄这两则轶事的过程中发生了讹记,因为准确的说法是“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出自汉代学人撰写的《易传》。
五帝时期,华夏文明尚处于部落、部落联盟阶段,还保留着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原始民主制,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通常由推选产生,这一原始民主制在儒家经典中,被记述为“禅让”,并被阐释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道。“五帝官天下”的含义,用宋人的话来解释,便是指“以天下为公,而使仕者任之”。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