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例如,在国有企业之下还存在着一大批“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几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反而会导致国有企业资产大量闲置或损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间进行吸收合并是较为有效的方式。
国企改革的目的不仅是要发展国民经济,还要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活”起来。企业合并是重新合并资产的过程,是由收购企业通过缴纳并购对价,把被兼并方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转让至收购企业名下的过程,也是企业解体与合并企业的过程。
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的原因与意义
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的原因
顺应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同一控制下的国有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可以弱化同行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实现社会资产与国有资产的有效融合,同时能在短时间内拓宽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快速强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了达成企业经营目标,同一控制下的国有企业进行吸收合并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企业的产业链,更新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企业管理成本,有利于实现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税务支出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相关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若企业在进行吸收合并时仍旧存在增值税留抵税额的问题,在完成吸收合并后,被合并企业遗留的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要算入合并企业一并抵扣。若企业在被合并前处于亏损状态中,在被合并之后,已存在的亏损数额也需要一并纳入合并企业的账务中,由合并企业继续弥补所得税亏损。除此之外,国有企业在吸收合并过程中,根据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同一控制下的国有企业在进行吸收合并时,在满足相关政策条件时,也可以享受一系列税务优惠政策,例如,免征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
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的意义
从义务和责任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肩负着保持我国国有资产持续平稳发展的重大责任。从市场经济地位角度分析,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助力。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却稍显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