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导致餐饮行业向着有储备的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疫情发生时我刚好带队在国外学习,当时我们就地开会,先对门店一系列的消毒防范措施做了决策。但因为没有在国内,最初并没有直观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以社会担当为出发点,我们还坚持营业了几天。
后来了解到,坚持营业本身就是给社会找麻烦,于是迅速决定全部停业,同时研究并做出了后来捐款、捐物资、捐仓库、捐义工的四项决策。
17年前由于信息不通畅,人们对病毒传播错误地理解为主要通过食物传播,但那个时候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没停业,只是收入减少。当时大家莫名认为火锅高温能杀菌,我们生意很好,并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巴奴那时刚起步,也没有太多社会责任担当的意识。
这次疫情最大的不同,是信息的开放让大家主动开始防范,餐饮行业从个别企业主动停业,到政府强制全面停业。餐饮业一旦停下来,面对占比基本在20%-30%的员工支出,和占比百分之十幾的房租支出,能储备这两项支出的企业少之又少,这对餐饮行业而言是重创。
疫情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觉得未来考验企业的还是各自的储备。政府的扶持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银行的贷款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达到条件,即便达到,贷款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临时缓解现金流压力的作用,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看企业过去的储备,一种是有形的储备,一种是无形的储备。
有形的储备是指有形的资产,不论是现金还是固定资产,比如买的地,建的厂,拥有的房产和门店。无形的储备,例如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帮助企业融到资。西贝几天时间能够融资5个亿,就是源于他强大的品牌背书。
这次的打击也好整合也好,未来会导致餐饮行业向着有储备的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但中国餐饮的多样性,也决定了餐饮行业未来一定还是会同时存在连锁品牌和小规模店面两大类。
巴奴通过自建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于想要向连锁化发展的餐饮企业,在加盟和直营商业模式的选择上,我有一些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