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的發展,“分享经济”逐步转变为共享经济,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被赋予了“互联网经济”的内核,企业竞争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挖掘人才价值,提高人员效能,激励企业人才产出,同时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实施高效人才配置,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共享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共享经济是指,机构或者个人使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现、整合、调度海量有价值的闲置资源,达成以使用者为中心,实现其多样化、特殊化用户体验的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注于发现、发掘“剩余价值”,并实现共享,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新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经济模式需要加大对资源的投入力度,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新经济模式是对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和利用。共享经济能够发挥社会闲置资源价值,降低资源使用成本。
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与传统互联网平台一致,核心职能团队负责日常运营、优化以及完善平台;另一种是共享闲置资源的提供者。
共享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创新方向
专注于提升人力资源的“剩余价值”。相关专家和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的停滞式通货膨胀问题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内部实行社会分配制度的微观公司制度,具体表现为,在资本主义企业内实行的黏性薪酬体系,由此造成了企业总需求缺口。而共享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通过对社会当前闲散资源的盘活利用,经过整合、协调后将一些社会闲散资源进行重新使用,其表现形式非常灵活,这就为人力资源共享经济指明了发展思路。对于企业而言,员工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企业效益及战略目标的支持,充分挖掘员工潜力,通过建立富有竞争性的报酬机制,实行企业内部劳动报酬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结合人力资源统筹,能够更好地提升员工内控力,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提升人员效能。
注重人力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在企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借助职业规划、企业文化以及灵活的报酬机制等,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合理配置、整合人才资源,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创新,提升人员效能。
人力资源管理走向“互联网+”及“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模式都具有大众化、智能化、数据化等特点,当共享经济从“点对点经济”到中观层面,“互联网+”成为共享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并逐渐在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中应用。互联网在中观层面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有机连接,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人力资源部门在共享经济时代必须实现创新,迅速向“互联网+”、数字化转化,更加符合共享经济时代的持续发展要求。
优秀人才体系化发展。在共享经济大背景下,企业成长对人才需求量也愈来愈大,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资源。共享经济时代,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挖掘和发现人才信息,给企业人才设置合理的职位,让其发挥价值,并建立企业人员发挥发展计划制度,提高企业人员岗位职责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