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法治形式来规范社会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稳定社会秩序。法理型社会是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的社會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在法理型社会下的社会主体必须遵循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法与理的结合,为企业提供了思路,一方面要形成严密的法治思维,规范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的公益服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法理型社会背景下的企业行为规范趋向
法理型社会要求企业行为符合规范。法理型社会背景下,企业在行为规范方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符合社会的整体要求。企业的行为越规范、社会形象越好,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关注程度和认可程度就越高,从而也就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背景下,必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全体人民共同认同的法律基础,要深化法治观念,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理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其中,必然会提升法治效果。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体,在法理型社会背景下,企业自身行为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和制度规范。
法理型社会要求企业遵守诚信原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为了建设诚信社会,应充分发挥法治在诚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应将法理型社会作为重要的建设方向,形成更为完备的社会诚信体系。随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企业始终要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够支持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法理型社会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法理型社会背景下,大家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企业的一言一行都对社会形象的树立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受到约束的被动行为,更应该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发的主动行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企业的正向行为,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和良好声誉。另一方面,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也能够收获公众好感,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