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利益最大化:企业会计变革与高质量发展
作者 张亚琪
发表于 2023年4月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这是一个值得在实践中深入探索的问题。基于“双碳”背景洞察和讨论会计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以及“双碳”如何推进会计发展与变革等问题,是当务之急。

“双碳”背景下的碳交易体系

不论是由1972伦敦协定指出避免倾倒垃圾及其他物料而污染海洋,或是2016由全球178个缔约国联合订立的《巴黎协定》,长期目标都是力争把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积极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始终践行《巴黎协定》来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

我国已提出了双碳计划,即碳中和、碳达峰来适应国际市场转变,并指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求在2030年前达到历史最高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达成碳上限。会计财务工作可以通过对碳排放量和碳负债进行计量、测算,以及通过中介业务对控排公司的碳排放量数据实施碳审计,以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公平公正交易。另外,由于国际碳定价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球最大国家碳排放交易系统(ETS)从2021年7月启用至今,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碳排放交易系统,累计成交额已达到8亿多元。

碳产业交易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对低碳产品的投资与开发。若碳价格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向公司分享碳排放权益,那么这种碳价格和碳税相比将给政府带来更巨额的税收收入,并投资于更多的环保发展项目,进而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行业也将作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主力军,从而带动其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渐融入中国碳交易市场中。

碳交易主要采用运行即配额交易机制和标准及信用交易机制,新兴的碳交易机制引起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变革。例如关于配额、基准和信用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它们的价值变化如何在会计报表中准确地反映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上应当披露的主要有:一是与碳排放相关的信息,包括参与减排机制的特征碳排放战略、节能减排措施、碳排放清单年度报告等信息;二是与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相关的会计政策,碳排放权确认、计量与列报的方法;三是碳排放权持有及变动的情况;四是碳排放权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以及出售碳排放权产生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等。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