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房地产经济应强化住房公积金调控作用
作者 周元珍
发表于 2023年4月

住房公积金可以为职工提供购房补助,是刚需用户的有力保障,市场经济可以和住房公积金形成有机整体,调整社会流动资金,保障居民正常用房需求,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应加强政府控制能力,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有效调节。

住房公积金的作用探析

住房公积金。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住房公积金成为员工薪酬福利待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吸引人才加入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控制房地产经济运行的途径之一。在改革初期,我国住房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1963—1976年经过了两轮人口生育高峰后,我国人口达9.6亿人口。“文革”后期知青大规模返回城市,增加了住房需求,城鎮住宅供需矛盾加剧,住宅刚需暴涨,无房和缺房比例高达47.5%。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出售公共住房、调整租金、提倡个人建房买房”,缓解建造房屋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住房制度,明确了住房商品化措施,但由于缺乏改革经验,住房消费和投资困难等问题影响政策实施。为了推进住房改革,利用公积金制度给居民一定补贴,使员工在达到购房标准后可以利用公积金购房得到国家补贴,减轻自身购房压力。公积金贷款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相比,利率偏低,这也是职工在购房中普遍使用公积金购房的一大原因。

根据购房公积金的使用情况,国家可以采取有效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例如从1991年各地进入试点阶段,在1995年全国已有33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归集资金110亿元。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房地产开发,为市场提供更多住房资源。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