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成立的“燕赵诗社”
作者 王律
发表于 2023年4月

中华古老的传统诗词艺术在抗战硝烟中开出了最为奇丽的珍葩,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晋察冀边区“燕赵诗社”以及延安“怀安诗社”、苏北盐阜“湖海诗社”,这三大革命根据地诗社鼎足而立,遥相呼应,堪称永载史册的文苑佳话。

在《“晋察冀诗派”往事钩沉》的上篇中,笔者提到由边区著名诗人魏巍(笔名红杨树)主编的《晋察冀诗抄》,在现代文学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诗集中收录的全是新诗,魏巍老师生前也曾寄希望于我们这些从事古体诗词创作的同志能够再编一部根据地的格律诗专集。

为了能够实现文坛前辈们的这一遗愿,笔者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晋察冀旧体诗词的搜集整理,先后采录了数十位边区诗人作家的口述史。尤其是走访了燕赵诗社主要创始人邓拓同志的战友和亲属,《晋察冀日报》陈春森等老报人也讲述了不少邓拓社长的创作轶闻;邓拓的女儿邓小岚(曾被追授为“感动中国”人物)生前曾寄赠其父的诗词著作,提供诗稿手迹;邓拓之子邓壮、之女邓小虹也各自回忆了那些抗战诗篇背后的故事。

边区首届参议会成立“燕赵诗社”

1943年1月15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县温塘村开幕。全边区到会的有来自前线的子弟兵领导者,有白发银丝的耆老士绅,汇集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充分体现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这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极大地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民主政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聂荣臻为大会题词:“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高高地悬挂在会场上,激励了全体代表。

会议期间,由擅写旧体诗词的《晋察冀日报》社长邓拓邀请边区有关领导倡议成立了“燕赵詩社”,诗社发起人为聂荣臻、宋劭文、刘奠基、张苏、于力、邓拓、吕正操、皓青、阮慕韩等,当时报名参加者有成仿吾、刘仁、马致远、张临晓、曲凤章、田间、沙可夫、王承周、刘子容、段良弼、魏孔音等,此外还有许多人向大会处请求报名参加。笔者还找到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之际,2月5日《晋察冀日报》发布的“燕赵诗社即日成立’’的消息,以及当时所公布的燕赵诗社缘起:

古来燕赵,豪杰所聚,慷慨壮歌,千秋景慕。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有志之士,奋起如云,边区民主,谠议宏开,定反攻之大计,期必胜于来朝。窃谓盛会不常,机缘难遇,诚宜昂扬士气,激励民心,以燕赵之诗歌,作三军之鼓角。为此倡议立社,邀集联吟,所望缙绅耆老,硕彦宏儒,踊跃参加,共襄斯举。

这说明了成立燕赵诗社的目的,是以诗歌为武器,歌颂抗日军民浴血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聂荣臻、吕正操等抗日名将和于力、邓拓等文化名人带动下,大家积极加入诗社,当场出题,当场作诗,即兴和诗,当时参加者许多都是知识渊博的名士贤达。参议员马志远当场出口成诗数首,其中一首为《燕赵诗社成立志喜》:“悲歌慷慨自古夸,抗战盛开民主花,温塘温沸滹沱浪,誓吞暇夷希特拉。”还有不少参议员也写了诗词,歌颂抗战大好形势,都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诗社成立的第二天,皓青老人发表律诗四章,其一如下:

吟坛阒寂久无声,三岛虾夷肆横行。

残敌燕南成壁垒,雄师华北峙长城。

河山收复今年事,韵语推敲此日情。

蚕食何伤终作茧,可同世界放光明。

邓拓当即步原韵和诗四章,其一日:

边疆参政此先声,当见千秋大道行。

本文刊登于《诗选刊》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