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纪念拉赫玛尼诺夫
2023年,全球各国竞相举办与拉赫玛尼诺夫有关的音乐活动,并刊发报道予以纪念。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到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英语世界及西欧国家上演了一场场音乐会,回顾作曲家移居美国后拥抱西方的态度。而俄罗斯则对这位客居异乡的故人表达出无尽自豪,纪念活动全面开花,囊括比赛、演出等多种形式。
挥之不去的乡愁
1917年是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一年,也是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的分水岭。那年12月24日,他带着诸多手稿挥别故土,与家人一同踏上前往新大陆的邮轮,这一走竟成永别。在美国的近三十年,拉赫玛尼诺夫以钢琴家的身份四处巡演,依靠丰厚的报酬在寸土寸金的比弗利山庄安家。
逍遥自在但略显孤单的美国生活并没有让拉赫玛尼诺夫立刻开始创作。失去灵感滋润的他直到安居美国的第八个年头才开始伏案提笔,继续谱写之前未完成的草稿。1926年后,他相继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俄罗斯歌曲》《科莱里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第三交响曲》。1940年创作的《交响舞曲》是他第一部完全在美国完成的作品,被誉为“天鹅之歌”。《交响舞曲》的音乐深受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带有浓郁的思乡情结,无时无刻不在呼唤对故土的眷恋。


作曲家对故乡和故人的感情尤为复杂。有些中文文献里记载了他的一段话:“岁月加在我肩上的可能还有一个负担,它比什么事情都来得沉重,这是我年轻时所不了解的,那就是我失去了祖国。我被迫离开了出生之地,那个我曾遭受过苦难又享受过成功的地方。遗憾的是,现在整个世界都对我敞开了大门,到处都等着我,只有一个地方让我吃闭门羹,那便是我自己的祖国。”
1922年4月,拉赫玛尼诺夫将全部的演出收入寄给正经历饥荒摧残的故乡人民。拉赫玛尼诺夫的性格和观点深受俄罗斯影响,这点在他的音乐里展露无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音乐爱好者》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