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 每一口都是 江南味道
作者 杨忠明
发表于 2023年4月

旧闻、食事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海派雕刻多面巧手。

清明时节雨纷纷,青团出笼热腾 腾。古时候人们做青团(又名“清明 果”)主要用于祭祀,至今已流传千百 年,外形一直没什么变化。如今,青 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成了一 道时令小吃。

青团在各地叫法不同,福州叫“菠 菠粿”、江西叫“清明粑”、四川叫“清 明馍馍”、安徽叫“蒿子粑”、上海和 宁波叫“青团”、杭州叫“清明团子”、 南京叫“春团”、赣南人叫“艾米果”, 是我国南方各省汉族特色食品之一。

传统的青团用浆麦草、嫩艾叶、鼠 曲草等绿色野草,捣烂后挤压出汁,同 水磨纯糯米粉或加点粳米粉,拌匀揉和,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馅心大多用细腻的 甜豆沙制成。至于鼠曲草,周作人先生 在《故乡的野菜》一文里讲 :“黄花麦 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 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 春天采嫩叶,捣烂取汁,和粉作糕,称 黄花麦果糕。”此糕色绿,形似青团, 是浙江农村春天里的美食。在苏州、上 海一带,传统的青团馅料其实只有两三 种甜口的,如豆沙、芝麻馅等。

南方有些地区用艾叶等制成类似青 团的食物,造型有扁形、饺子形、馒头 形、元宝形等,有的无馅,有的包裹着 当地的食材,如冬笋丁、腊肉、豆芽、 辣椒、咸菜、鲜肉、豆腐、腌肉等做成 咸馅。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