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大小核桃

上海人把小核桃称为“小胡桃”,把胡 桃称为“大核桃”,事实上,它们都 属于胡桃科。
20 世纪 70 年代客居杭州时,我常听当地人 说 :“上海佬喜欢小胡桃。”至今还有误传,说杭 州的小胡桃都被上海人吃了。那时的杭州, 小胡桃逢年过节配给,凭证每 户 250 克。于是,向邻居、 朋友讨来放弃的配额,不 但自己吃,还要为上海亲 友囤一点儿。
小胡桃也被称为“山核 桃”,产地在杭州临安县。对于 小胡桃的出生地,世人只晓杭州而不 知临安是有原因的。虽然临安离杭州仅 50 千米左右,但山区交通不便,即使到了 1941 年也“产地无专业商行经销,经营者多受到杭州 商人委托,又限于销往杭州”(《杭州市供销社合 作社志》)。这样,杭州就成了小胡桃的销售和集 散地,同时也被误认为是产地,戴上了“杭州” 的帽儿,称“杭州小胡桃”。
小胡桃外面有蒲,如同栗子外壳。与栗子不 同的是,它只包着一颗小胡桃,不像栗子包着数 颗。是谁发现蒲里的小胡桃好吃,成为第一个吃 它的人?有两种传说 :一是歪打正着版,说有一 无名氏在榨油时,一时嘴馋吃了口,觉得嘴香却 苦涩,就丢进了盐水里,再吃感觉不香,这次是 丢在了暖缸上,几天后想起再吃,竟然又香又脆, 吃完后便回忆先前加工顺序 ;二是英雄传奇版, 说刘伯温见厨师用沸水煮芹去其苦味,就用同法 除小胡桃苦味,再以火烘,遂成香脆的小胡桃, 然后大量生产销售换钱粮,为朱元璋建立大明创 造了条件。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