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规定画上句号
作者 张子渊
发表于 2023年5月

2023年新赛季,中超将不再实行U23规定。

这项为23岁以下球员提供出场支持的规定,存在了6年。6年中,各方面对这一规定褒贬不一。从结果看,这一规定改变不了中国足球缺少优秀年轻球员的现状。从过程看,这项规定成为联赛中的问题之一。一项从推出之日起就极富争议的规定仍能推行下去,并且存在了6年,耐人寻味。

修改与应付

U23规定推出于2017年。当时,中国足协及职业联赛管理部门认识到各级俱乐部优秀国内球员稀缺、国字号球队人才供给不力,要求每场比赛每队必须有一名23岁以下球员进入首发阵容。

规定一经推出,便引起哗然,因为这相当于“保送”一名年轻球员进入首发,对各队的战术设计和成绩都有影响。于是,在当年的转会期,各队开始关注自己的U23球员,看看谁有实力打首发,或者打首发后对球队影响最小。

没想到,执行新规的第一个比赛日就出了问题。在2017赛季中超首轮比赛中,辽宁队的U23球员王峤首发出场16分钟后就被换下。他在场上的时间里连触球都没有几次,很明显,俱乐部是在应付新规。辽宁队没有办法,球队青黄不接,王峤在适龄的U23球员中虽是佼佼者,但比起老将有很大差距,队里也只能做出如此选择。

张玉宁(左)

而后,类似的情况频繁在中超赛场出现,最极端的是江苏苏宁,曾经在比赛第6分钟就把U23球员换下。U23规定等于少一个换人名额,这已成为各队共识。

有了这个漏洞,中国足协很快对规则做出修改。2018年,新的规定明确各队U23球员除首发之外,上场人次要与外援上场人数挂钩。也就是说,如果一支球队使用了3名外援,就要有3名U23球员登场,其中必须有一人首发。

这一改变带来的最大困扰在于主教练的排兵布阵。外援是球队争取好成绩的基础,必须出场,但出场几名外援就要上几名U23球员,主教练不得不左右衡量。于是,赛场上便出现一名U23球员换下另一名U23球员,再被下一名U23球员换下的怪异操作。2019年的中超赛场,天津天海曾经让U23门将马镇以前锋身份替补登场,4分钟后又用另一名U23球员将他换下,以此来完成规定的要求。同年,河南建业的U23球员杨国元在对江苏苏宁和北京人和的两场比赛中首发,分别在第2分12秒和第1分30秒就被换下。

因为方式太复杂,各队叫苦不迭,中国足协又做出了调整。这次调整相对人性化,免去了各队的反复算计之苦。新规定要求每场比赛每队场上的U23球员不少于1人,即90分钟比赛里始终有一名U23球员在场就行。

这个规定沿用至今,场上的问题少了很多,但设立的初衷还是没有实现。

超龄等于“下岗”

U23规定客观上确实给年轻球员提供了出场机会,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比如张玉宁,他在2019年加盟北京国安,作为“最强U23”当然占据一个主力位置。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北京国安在某些时候甚至把外援巴坎布放在替补席,或者让张玉宁和巴坎布组成双前锋。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3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