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克·维普纳,身高1米96,肩膀宽阔,双手指关节特别粗大。他的手背上布满了老茧,似乎在提醒人们,这是个一生都在打拳的男人。作为一名拳击手,他身体上留下了许多伤疤。
“我流了太多血,总共被缝过328针。我的鼻子在16年里被打断过9次。但我从来不会被吓到。”由于维普纳脸部经常受伤,有人给他取了个近乎侮辱性的绰号──贝永的流血者。贝永是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维普纳的家乡。
勇斗阿里

在职业生涯一场著名的比赛中,维普纳被打得血流满面。他回忆道:“1975年,我和穆罕默德·阿里交手,托尼·佩雷斯担任裁判。当我被击倒后,佩雷斯对我说:‘查克,认输吧,你流血过多了。’我告诉他:‘绝对不行,让我打完这个回合,我没有问题。’然后他伸出一只手,问我竖起了几根手指。我看着他说:‘我能猜几次?’”
那场比赛是在俄亥俄州的里奇菲尔德体育馆进行的。维普纳在第15回合还剩19秒时,被阿里技术性击倒。虽然维普纳提出抗议,现场1.5万名观众也对裁判的判罚感到不满,但佩雷斯仍然果断地吹停了比赛。赛后,维普纳全身上下被缝了23针。
维普纳是一位藉藉无名的36岁兼职拳手,此前没有接受过专业指导,但他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在与拳王阿里的对决中,维普纳几乎打满了15个回合,更在第9回合成为第四位击倒阿里的拳击手。维普纳的顽强令很多人深受鼓舞,还为好莱坞明星史泰龙提供了灵感,以维普纳为原型,拍摄了动作电影《洛奇》。1976年12月,《洛奇》成为美国年度票房冠军,并于次年获得三项奥斯卡大奖。
草莽英雄
几年前,在位于纽瓦克湾岸边的柯林斯公园,维普纳参加了自己的铜像揭幕仪式。他承认:“我其实是在纽约出生的。在我1岁半的时候,父母分开了,后来我搬到了新泽西。我的母亲在这里把我养大。”
在距离柯林斯公园不远处的地方,维普纳年少时经常跟码头搬运工、暴徒或炼油厂工人打斗,“在我长大的地方有两三个帮派,为了生存,有时不得不和最强壮的家伙较量,我几乎每周都会打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