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测输入内容的输入法
提到微软输入法,笔者第一反应其实是使用了多年的智能ABC,事实上,微软在全球输入法领域的布局很早,其在2016年就并购了SwiftKey,后者是一家于2008年创立的输入法公司,SwiftKey 产品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基于SMS 消息学习的混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预测用户打算键入的下一个单词,在AI 应用高速崛起的当下,SwiftKey自然成为融合的“试验田”。
2023年4月,微软发布了Beta版SwiftKey 输入法应用,最值得关注的改进就是可以和必应(NewBing)聊天了。用户在Beta版SwiftKey版本的左上角看到一个必应图标,点击之后会跳出提示,“欢迎在SwiftKey 中使用 Bing。Bing使用人工智能,能够在网页上寻找答案,提供不同样式的推荐,并支持聊天”。

用户可以通过在SwiftKey键盘上点击Bing图标来启动Bing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并在任何应用中与之交互。例如,用户可以在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或网页浏览器中使用 Bing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搜索信息、获取建议或执行任务。而SwiftKey 中的对话样式共有“专业”(professional)、“休闲”(casual)、“礼貌”(polite)和“社交”(social)四种,有不同的对话风格。
据了解,Bing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和有趣的搜索体验,并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例如查询天气、订餐、写作、学习等。用户可以通过与 Bing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进行对话来获取所需的信息,或者使用Bing 的搜索结果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看似简单的融合却让AI与输入法融合起来,通过与输入法这一极为高频应用融合,可以让用户在任何应用中都能方便地使用 Bing来搜索信息,并享受到Bing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带来的优势,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让输入法成为AI新的入口。
新包装下的旧故事
输入法与AI 的融合并非全新概念,多年前众输入法就开始从AI 上找突破的机会。百度、讯飞等科技企业早些年都有发布融入AI 概念的输入法产品,不过这批产品更多围绕字词联想、语音输入等方面进行优化,强调语音、语义理解和用户习惯偏好采集与优化,同当下人机对话有较大差异,以至于多年来输入法一直都是成熟而稳定的市场,微软更是在2021 年的时候停止了iOS 端SwiftKey 输入法的更新维护,虽然用户依旧能够正常使用,却没有任何新的功能和补丁推送。去年微软更是曾一度在苹果商店下架了SwiftKey。
然而,在当下各大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中”,微软自从将ChatGPT 背后的AI 技术整合进必应之后,从搜索引擎市场的“小透明”摇身一变成为可以威胁谷歌“搜索引擎一哥”地位的劲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