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输氢,到底利好谁?
作者 董师傅
发表于 2023年5月

氢能概念,又有了新的利好。

日前,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

不过,长距离输氢最受益的或许是光伏和风电。

天然气管道掺氢,打破技术限制

其实,长距离输氢早已有之。

1938年,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氢气长输管道,全长215 公里,为化工厂服务,由于成本高企,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之所以如此,与“氢脆”现象有莫大的关系。

在管道高压情况下,氢分子能够分解成氢原子渗透入金属材料内部,造成材料的性能劣化,从而出现氢鼓泡、氢致裂纹等损伤。换而言之,对管道输送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直到新能源大潮起,氢能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加码氢能产业,才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譬如,美国建有全球最大的氢气供应管网,里程数高达2720 公里,输氢量达到150 万标准立方米/ 小时;再譬如,法国建有世界上最长的氢气管道,从法国北部一直延伸至比利时,全长约402公里,且正在規划西班牙、法国与葡萄牙之间的跨国输氢管道。

国外热火朝天,国内也未缺席。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氢能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氢能生产国,历来对氢能兴趣浓厚,寄望其带动形成十万亿级新兴产业。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3月23日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建立“1+N”政策体系,明确氢能战略定位,部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本文刊登于《电脑报》2023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