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松龄家乡,聊聊聊斋的那些事儿

明崇祯十三年(1640)春天,一个男孩在济南府淄川蒲家庄出生,父亲为这个孩子取名松龄。令蒲家人想不到的是,多年后这个叫蒲松龄的孩子会成为一名文学家,并且写出了一部妇孺皆知的小说《聊斋志异》。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读过《聊斋志异》小说的朋友或许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看过电视剧《聊斋》、电影《画皮》《聂小倩》《侠女》《婴宁》等影視作品。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播出的电视剧《聊斋》,让蒲松龄和他《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走入了千家万户。
命运多舛的“聊斋”

如今,距离淄川县城约3公里的蒲家庄已经成为中国聊斋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仍然保留着蒲松龄生活过的故居。蒲松龄故居原有东向大门一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青砖、灰瓦、茅草顶,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蒲松龄去世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后因故被毁,聊斋仅剩残墙四堵。1948年,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派人了解聊斋故址及蒲墓情况。1953 年,山东省文化局派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对聊斋故址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于1954年拨专款修复了蒲松龄故居。此后,“聊斋”又历经数次维修。一直到1980年,才正式成立蒲松龄纪念馆对外开放,从此逐渐成为享誉中外的聊斋文化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
蒲松龄墓中的谜团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即公元1715年2月,蒲松龄在故居聊斋“倚窗危坐而卒”,享年七十六岁。蒲松龄病逝后,葬于蒲家庄东一里许的蒲氏墓园,里面不但有他父母的墓葬,还有他的先祖、女真人出身的蒲鲁浑与蒲居仁也葬于此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