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骄傲!你不知道的淄博陶瓷发展史
作者 张爱茹
发表于 2023年5月
陶艺体验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色自粉青泯火气, 纹犹鳝血裂冰肤”。从古至今,关于陶瓷的诗句不胜枚举,信手拈来,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伟大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也包含着陶瓷发展史,并视其为重要组成部分。陶瓷兼具工艺美与艺术美,是各个时代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典型。淄博这座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素有“北方瓷都,当代国窑”之美誉。淄博不仅以齐文化名扬四海,更以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备受中外陶瓷爱好者的青睐。模印成型装饰法、雨点釉、绞胎、粉杠瓷、茶叶末釉、青花彩绘装饰等传统工艺,在万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初绽芳华寻觅新石器南北朝之芳踪

“抟土成器,陶于河滨。”淄博处于黄河下游,蕴含丰厚的陈年老土,这也使其拥有成为“瓷都”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了坚实的原料保障。

中国陶瓷琉璃馆馆藏展示 摄影丨北寒

考古研究发现,几乎与周口店同步的沂源旧石器文明,就出现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淄博境内。自新石器时代之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一些文化时期的相继出现,相对完整的史前文化系统就此生成。

后李文化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可以追寻到淄博陶瓷的生产历史。大量的窑址在该文化遗址中被发现,这足以证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时期,当时淄博的远古居民已开始制作陶器,基于这一发现,山东新石器文化的出现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千多年。

后李文化时期制作的陶器,造型古朴典雅,质地较松软,以夹砂红陶为主。泥条盘筑是其主要制作工艺,器表多以素面呈现,圆底器的器型较为常见,也有数量很少的平底器和圈足器。通过对临淄区“后李文化遗址”的考证,发现的陶窑和陶器距今8000年之久,属新石器时代,此窑也被称为“中华第一窑”,现于淄博陶瓷博物馆陈列馆藏。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