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琉璃,燃起非遗新活力

千年古琉,齐韵长歌。淄博市博山区盛产陶琉,素有“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之说。来到淄博,组团撸串之外,别忘了前来博山看一看享誉中外的博山琉璃。
博山琉璃是以博山当地丰富的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硝、煤炭等为原料, 采用本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生产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以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为代表的名贵色料及采用琉璃套料雕刻、内画、灯工、铺丝等传统技艺制作的琉璃制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积淀,历史给博山琉璃留下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琉璃窑炉遗址、中国第一家琉璃博物馆、中国古代第一部琉璃专著……凭借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不断蓬勃发展的动力,博山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琉璃之乡”荣誉称号,博山琉璃烧制技术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孙云毅和他的鸡油黄、鸡肝石系列琉璃产品,是今天博山琉璃的一个典型代表。

博山出產的“鸡油黄”琉璃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润,鲜艳欲滴;润泽如玉,外观雍容华美。因其色泽、油润度酷似母鸡腹中的鸡油,而被形象贴切地赋予“鸡油黄”一名。这种贵气十足的料器,在明初兴起,盛产于乾隆年间,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玻璃厂请博山工匠生产过这种琉璃色料,为宫廷专用贡品,称为“御黄”,又称“黄玉”。中国古代以黄为至尊之色,为皇家专用,故明清两代“鸡油黄”制品只供皇家使用。
一直以来,原料配方是决定“鸡油黄”琉璃最终成品率的核心技术和秘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