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城墙,难忘的乡愁
作者 于春生
发表于 2023年5月
现代化的潍坊

故乡的城墙, 是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象征与见证

故乡的城墙,建造历史悠久。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修建驰道,穿越潍县城区,这里便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军事要冲和工商重镇,城池规模由此出现。汉代,潍县形成土城。

故乡的城墙,独具特色。故乡的母亲河——白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河西,俗称“城里”,为历代州、府、县治所。城里地形方正,地势中高周低,街巷以县衙为中轴对称布局,纵横交错,状如龟背。城墙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均建有瓮城,形似龟爪。潍县古城犹如一只面南静卧、气势磅礴的神龟,故亦称“龟城”。河东,是东关坞,俗称“东关”。元代时期这里即有人群临河而居,圩市交易。明代潍县撤州改县隶属莱州后,东关坞成为龟城东去莱州的必经之地。明成化年间,为保护商贾,利于贸易,东关坞四周堆土筑起城墙。东关坞城墙不循或方或矩之旧制,因地制宜,沿河而建,南北狭长,蜿蜒曲折,状如盘蛇,因此东关坞亦称“蛇城”。古城潍县,呈现“一县双城,龟蛇相依”的祥瑞格局,为国内仅见,冥冥之中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及生态观,充分展现了潍坊这座历经千年的古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格局变化,顺其自然,至臻至善。

古潍县的通济门

故乡的城墙,城高壕深,工事坚固。漫漫历史长河中,龟蛇二城城墙历经多次修建加固。自明开始至清末,龟城城墙由土筑改为石砌,长1235余丈,高4丈,城外有濠(月河),面阔水深。城墙东西南北建有朝阳、安定、迎恩、望海四座城门。城墙周圈建有1600多个垛齿。城墙外侧建有28处与城墙等高的独立炮台,炮台与城墙有暗道相通。城墙内圈设有马道,马道连通四座城门,城墙下面建有藏兵洞。清咸丰至同治,蛇城城墙由土筑改为石砌。修建加固后的城墙长1457丈,建有七座坞门、八处阁子,俗称“七楼八阁”。为方便交通,便于协同,白浪河面之上,双城之间建有保安桥、朝阳桥、小石桥、大石桥。龟蛇双城,城高壕深,工事坚固,自古就有“潍县石城,可抵十万雄兵”、“南宫难攻,北宫白攻”之说。除解放战争潍县战役外,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哪一支武装力量武力攻克过潍县。

老城墙
城墙上的御敌装备

故乡的城墙,雄伟壮丽,建筑精美。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