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台阁体书家”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
明代初年,“台阁体”书法统治书坛。该体字形方正,点画光洁,结体匀称,排列整齐。当时的说法是“乌、方、光”——乌,黑得发亮;方,方正,大小一致;光,光滑,流畅。善此种书风者,大多为内阁宰辅之臣,“台阁”一词为宰辅别称,因而得名。
明初台阁体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沈度。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征召擅长书法的士人进入翰林院,沈度得以入选。他奉命书写《孝慈皇后传》和《古今列女传》等,其婉丽端庄的字体,令明成祖朱棣非常满意。此后,沈度每天陪伴皇帝左右,所有诏书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都要沈度书写。对沈度的字,皇帝爱不释手,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永乐朝沈度历任翰林院典籍、检讨、修撰、侍讲学士,官位显赫,所受赏赐不计其数。宣宗即位后,沈度被升为翰林学士,加奉政大夫衔,并特准食禄不视事。
沈度的书法只不过是婉丽工整而已,尤其是在皇帝授意下写的一些应制作品,只能端雅雍容,不敢追求意趣,多显谄媚之气,几乎没有艺术价值,这是台阁体书法的通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廉政瞭望》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