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的“才子之痛”
作者 李晓巧
发表于 2023年5月
李晓巧
专栏作家

唐朝是一个令人怀想的繁盛朝代,“初唐四杰”的名头广为传扬,个个才华横溢,听上去光彩照人,但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很吊诡,尤其是卢照邻的一生,回顾起来令人动容、发人深思。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于637年前后,为东汉末年名臣大儒卢植第16代孙。他幼读诗书,十岁时开始远游求学,跟随当时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文字、音韵、训诂和经史典籍。唐朝士林的风气下,但凡才子佳士想进入仕途、快速升迁,最有效的通道是赴长安投诗显要权贵,即所谓“干谒求仕”。文章如蒙青眼垂青,必会得到破格推荐。这样的事情,唐朝大文豪李白、杜甫等都曾有过,而卢照邻以诗干谒的对象是唐高宗朝宰相来济。来济很赏识卢照邻的才华,在宰相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卢照邻的才情文名在京城大噪。

有了达官重臣的力荐,加上卢照邻过目不忘,博学能文,他受到邓王李元裕的赏识,被邓王“以朋宾之礼相待”,授职邓王府典签,此后为邓王随从官达十年之久,邓王曾对众人称赞卢照邻“此吾之(司马)相如”。这一时期的卢照邻生活和工作都很顺遂,加上邓王藏书甚富,卢照邻得以静心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文名更盛,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文坛“四杰”。

本文刊登于《廉政瞭望》2023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