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绘本阅读的策略
作者 蒋鑫
发表于 2023年5月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主要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结合来表达其中的情感与主题。

绘本阅读不只是看图画、听故事、学知识,还能促进幼儿思想品质、综合能力的发展。绘本阅读是幼儿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绘本资源,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质量。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笔者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以下是笔者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一、精选绘本内容,提高阅读质量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

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才能更加吸引幼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绘本。如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绘本主要是通过“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这一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要勤于思考。又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听绘本名字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中两只兔子朴素而真诚的对话,让幼儿学会爱、表达爱。

(二)选择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绘本

生活中有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如何在这些优秀的绘本作品中挑选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绘本呢?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作品价值进行选择。在挑选绘本时,教师需明确绘本主题,应选择积极向上、便于幼儿理解的绘本内容。绘本文字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内容要跌宕起伏,有想象的空间。小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喜欢看画面优美、颜色鲜艳、文字较少的书,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该绘本故事内容简单、画面颜色鲜艳、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小班幼儿的阅读取向。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但语言表达还不够连贯,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绘本《我爸爸》,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爸爸和他的本领,引导幼儿向爸爸学习,并慢慢开始敢于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画面较为丰富、情节比较复杂的图书,如《爱心树》《漏》《花婆婆》等,这些绘本里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适合大班幼儿慢慢体会。

(三)选择适合活动主题的绘本

如今,大多数幼儿园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绘本。例如,结合小班主题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师可以选择绘本《我的家》《妈妈抱抱我》《最美的笔记本》等,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并学会表达爱的方式。又如,结合中班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彩虹色的花》《鸭子骑车记》等,让幼儿了解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友谊,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意识。

本文刊登于《幸福家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