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幼儿园区域游戏具有充分的自由度,幼儿可以在区域游戏中自主进行多种活动,且不会有心理压力。区域游戏的参与方式、内容等都可以自由设置,游戏材料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选择,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将区域游戏與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能够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游戏乐趣,有效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这不仅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也为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一、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意义
幼儿对新知识的接纳能力有限,幼儿园的教学更多是在幼儿的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完成的。基于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应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在3~6岁,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探索欲。教师通过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拓展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自己的个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对区域游戏的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教师对区域游戏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区域游戏可有可无。有的教师甚至把区域游戏当成集体教育活动来进行,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总习惯把现成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要求幼儿达到教师的要求,幼儿在活动中缺乏主体性,这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此外,部分幼儿的自主性较差,在区域游戏中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不强。
(二)游戏内容缺乏创新
幼儿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趣味性强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设计的区域游戏玩法固定,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很难让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充分发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三)区域游戏种类较少
幼儿园区域游戏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引入的区域游戏种类较少,导致游戏效果不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园因为经费原因,游戏设施陈旧,玩法老套,可供幼儿选择的新型游戏项目较少,这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也无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四)教师过度干预
部分教师往往对幼儿区域游戏干预过多,既怕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执,又怕幼儿在玩游戏过程中因缺乏耐心而损坏游戏材料。在区域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过多干预会使幼儿逐渐丧失自主性,幼儿的游戏水平无法提高,其想象力也很难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