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篮球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使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提高其专注力和自信心,还能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规则意识,这项活动深受幼儿欢迎。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例,探讨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如何开展大班幼儿篮球游戏活动,从把握原则、开发课程、用好一日生活、实践多元方法这四个角度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活动原则需清晰,确保游戏可行性
大班幼儿篮球游戏活动是否可行,取决于教师是否避免了随意教育、是否清晰地把握了大班篮球课程游戏化原则。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年龄与认知原则
幼儿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大班幼儿的主要特点为:身体和动作发展水平提高,动作灵活性与平衡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大大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有意注意集中时间延长至15分钟;语言发展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也有所增强,规则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基于课程游戏化设计大班幼儿篮球活动时,应把握年龄与认知原则,设计符合大班幼儿体能与认知水平的内容,保证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与动作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差异化原则
幼儿之间存在差异,由于他们对篮球的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在篮球游戏活动中常常表现出篮球水平的差异。教师在设计篮球活动时要把握差异化原则,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名幼儿,应科学设计差异化的游戏内容,让每一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并获得进步和成长。以“篮球聚会”游戏活动为例,教学目标是培养大班幼儿拍球、运球、投篮等技能,教师要提前准备若干篮球、多个路障道具、多段独木桥、多个自制篮筐。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们,篮球叔叔今天过生日,邀请大家来聚会,还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好玩的小游戏。”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游戏:送篮球回家,幼儿投球入篮筐;篮球过桥,幼儿站在独木桥下拍球,使篮球通过独木桥;篮球走迷宫,幼儿带着篮球进入“路障迷宫”,并拍球走出迷宫。最后,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自主参与最适合的游戏,并对幼儿进行指导。
(三)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设计大班幼儿篮球游戏活动时,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给予幼儿缓慢探索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开展“你来扔来我来接”“追追赶赶真有趣”“左手右手换着来”等篮球游戏活动,先培养幼儿的传球能力,再培养其单手拍球、换手拍球的能力,让幼儿由易到难掌握不同的篮球技能,逐步积累参与篮球游戏活动的必要经验。
(四)家园共育原则
家园合作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设计大班幼儿篮球游戏活动时,应主动贯彻家园共育理念,让亲子篮球游戏大放异彩。以“篮球接力赛”为例,教师将接力赛融入篮球游戏,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活动规则是每四组家庭组成一队,将篮球放在特制的接力棒上,由幼儿与家长分别握住接力棒的一端,以运球前进的方式进行接力,当最后一组家庭将接力棒上的篮球成功运到地上垃圾桶做成的“篮筐”中时,本队游戏结束,用时最短的队伍胜出。这个游戏既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运球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让家长重新认识篮球游戏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班幼儿的篮球水平和运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