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是指幼儿园将音乐与游戏充分结合,在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爱玩天性的基础上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会音乐,提升幼儿的音乐艺术素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在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趣味为导向,以不同的游戏形式为介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妙趣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師还可以灵活引入不同的音乐元素,将乐器、音乐、图谱、动作等作为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素材,从而将游戏与音乐充分融合,构建高效幼儿音乐课堂。
一、运用妙趣游戏构建高效幼儿音乐课堂的基本思路
(一)趣味目标指引教学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关键。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差异,制定不同的游戏化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音乐元素和游戏元素的有机融合,确保教学目标可以驱动音乐活动与游戏元素有机结合,增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效果。
以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对音乐接触较少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形式,生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数鸭子》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结合“听音乐丢手绢”这一游戏,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能够根据儿歌歌词及时丢出手绢,选择继续丢手绢的小朋友;二是能够通过丢手绢的活动掌握《数鸭子》这首儿歌的旋律;三是通过丢手绢的游戏活动,初步感受儿歌乐曲中的节奏,能够以拍小手的方式跟上儿歌的节奏。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呈现了音乐元素要求和游戏形式要求,有助于教师推进游戏和音乐教学活动的融合,为开展妙趣游戏奠定良好基础。
(二)趣味内容支持教学
在幼儿园妙趣游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有趣的活动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驱动幼儿自主参与,从而生成开放、动态的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和感知外部世界的窗口,教师可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带领幼儿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声音”,像雨滴声、水滴声、火车声、雷电声、风声等,并从中提取出丰富的音乐学习内容。这既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知音乐,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也可以为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持,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增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以儿歌《小鸭子》为例,教师在教小班幼儿学习这首儿歌时,可以在融入丢手绢游戏的基础上,将雨滴声和《数鸭子》儿歌的旋律相结合,进行拓展延伸,教幼儿学唱儿歌《数雨滴》,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三)趣味形式实践教学
有趣的游戏形式是开展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重要载体,若教师设计的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环节单一,游戏形式缺乏趣味性,则很难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